<ul id="seequ"><sup id="seequ"></sup></ul><tfoot id="seequ"></tfoot>
  • <tfoot id="seequ"><delect id="seequ"></delect></tfoot>
  • <ul id="seequ"></ul>
  • <small id="seequ"></small>

    這群孩子上春晚了,原來是他們!

    2023-01-22 21:41:56 來源:央視新聞

    “花有千種模樣,心有萬種欣賞,只管把你目光,變成蝴蝶飛翔……”

    昨晚(21日),一群孩子登上總臺春晚舞臺合唱《花開種花家》,他們身著兔子剪紙圖案的白色棉襖,頭戴兔耳帽,用清澈、稚嫩的歌聲為總臺央視春晚開場,驚艷眾人。

    這群孩子分別來自北京愛樂合唱團、喜德中壩果果合唱團和馬蘭花童聲合唱團。其中,有10名來自河北省阜平縣的馬蘭花童聲合唱團——正是那個曾在北京冬奧會開閉幕式上獻唱的合唱團。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從大山深處到亮相冬奧再到首次登上春晚舞臺,他們背后有段感人的故事,有位可敬的老人。

    01

    馬蘭花,100分!

    帶領孩子們參加春晚的是合唱團現領隊——42歲的聲樂教師王金山,對于孩子們此次的表現,他滿意地打出了100分。

    王金山說:“其中9個孩子參與過北京冬奧會開閉幕式的演出,如今他們的表情更加舒展自然,動作整齊劃一。稚嫩的聲音,認真的臉龐,每一個孩子都很優秀。”

    從去年11月中旬接到春晚邀請通知,到前前后后共五次彩排,再到昨晚正式演出,他們經歷過排練一整天的勞累,也經歷過漫長的等待,但最后都能一一克服。

    9歲的蘇銘欣是此次演出年齡最小的成員,第一次來到北京的她顯然比哥哥姐姐們更加興奮,“舞臺原來這么大,排練時我特別認真,想讓爸爸媽媽在電視機前看到我的精彩表現?!?/p>

    △王金山與合唱團隊員(左三為蘇銘欣)

    演出順利,孩子們興奮相擁,擊掌慶賀,老師們同樣激動不已。

    值得一提的是,在合唱團集中訓練的時間里,孩子們也沒有耽誤文化課學習,都能自覺地在輔導老師的安排下完成作業,補習功課。

    △輔導老師指導孩子們功課

    馬蘭村位于阜平縣城南莊鎮西部深山區,曾是河北有名的貧困縣,2020年初才脫貧“摘帽”,而大山深處的馬蘭小學,也一度與貧窮相伴。

    從一首完整的兒歌都不會唱,到一步步走到舞臺中央,背后帶領他們的正是鄧小嵐。

    點擊視頻,看鄧小嵐生前接受總臺記者的獨家采訪↓

    02

    用音樂喚醒一座村

    馬蘭花開冬奧會

    河北阜平縣馬蘭村是鄧小嵐幼年生活過的地方,她一直對這片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詩人艾青的詩句,成為鄧小嵐牽掛馬蘭村的寫照。

    2003年清明節,鄧小嵐回馬蘭村為烈士掃墓,結識了一幫同行的孩子,卻發現他們連一首完整的兒歌都唱不出來。在她看來,沒有歌聲的童年是蒼白的?!靶『⒆硬粫瑁阏f多悶得慌啊。”

    △鄧小嵐

    2004年起,61歲的鄧小嵐往返于京冀兩地,開始了無償鄉村音樂教學。300多公里的路途雖不遙遠,但在當時很不便捷:先坐火車一個半小時到河北定州,換長途車三個小時到阜平縣城,再換公共汽車、走一個小時山路到馬蘭村。她風雨無阻,一走就是18年。

    鄧小嵐把音符寫滿黑板,教孩子一個個認。鄉村沒有樂器,她從家里帶來吉他、電子琴、長笛……陸續送到孩子們的手中。

    鄧小嵐還掏出退休金,動員家里人捐錢,湊了四萬塊,在村里蓋了七間校舍。

    音樂的種子破土而出,在孩子們的心里開出一個個夢來。經過悉心指導,孩子們的唱功明顯提高,還能演奏較復雜的樂曲。2006年,鄧小嵐創建了馬蘭小樂隊。

    2021年9月,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導演組來到馬蘭村,挑選能到冬奧會開幕式上唱歌的孩子。經過選拔,由馬蘭小樂隊的8名成員和當地其他幾所小學的孩子共同組成的馬蘭花童聲合唱團成立了。

    此后,鄧小嵐全程陪伴,從零開始,用拼音學習希臘語,每天進行視唱練耳訓練。

    當地也調來了本縣、本市還有北京的老師前來支援和指導。時間短,任務重,老師們一遍遍強化訓練,孩子們一遍遍練習努力掌握。

    近4個月的訓練成果,終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震撼了世界。

    03

    馬蘭花的故事,仍在繼續

    通過音樂,合唱團的很多孩子變得更加開朗、自信;通過音樂,不少孩子走出大山,考上大學,找到工作。

    通過音樂,孩子們越走越遠,鄧小嵐也從花甲走到了古稀。去年3月21日,鄧小嵐因病離世,享年79歲。

    18年來,鄧小嵐培養出了200多名學生,她用音樂逐漸喚醒了這個沉睡的小山村,變成了一顆星,永遠注視著馬蘭村的孩子們。

    13歲的席慶茹是樂隊的小提琴手,她手里的小提琴正是鄧小嵐送給她的,上面有很多劃痕,但她將之視若珍寶,每次練完琴都輕輕擦拭,再小心翼翼地把琴放好。

    她把對鄧老師的思念,都化為唱歌和練琴的動力。在她的生活中,音樂早已成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要好好學習,努力練習唱歌,長大以后成為鄧老師那樣的人,讓更多山里的小朋友愛上音樂?!?/p>

    △席慶茹

    鄧小嵐過往培養的孩子中,還有不少人已經實現了夢想:有的就讀音樂教育專業,有的考上幼兒師范學校,畢業后選擇繼續鄧老師的事業,努力成為鄉村孩子的“筑夢人”。

    有的青年老師和鄧小嵐短暫交集半年,親身感受到了她對孩子的耐心和愛心,促使自己對鄉村音樂教育萌生了更多思考。

    合唱團不斷有新的孩子加入。去年9月,合唱團的孩子們演唱了新時代希望工程的宣傳主題曲《大眼睛》。他們笑容燦爛,充滿自信,作為祖國鄉村教育發展的見證者和參與者,用自身經歷講述他們如何從曾經的貧困縣,一步步走上世界舞臺。

    接下來,合唱團的孩子們仍會排練新曲,他們打算將這首歌獻給鄧小嵐老師。從大山到冬奧再到如今,通過音樂,山里孩子們的夢想羽翼逐漸豐滿,飛向更廣闊的遠方。

    標簽: 年齡最小 爸爸媽媽

    上一篇: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