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seequ"><sup id="seequ"></sup></ul><tfoot id="seequ"></tfoot>
  • <tfoot id="seequ"><delect id="seequ"></delect></tfoot>
  • <ul id="seequ"></ul>
  • <small id="seequ"></small>

    天天滾動:水大魚大,數智化大變局下的聯想

    2023-02-14 02:05:40 來源:數智前線

    經歷了過去5年在智能化戰略的布局和起步后,劉軍稱聯想中國“到了全面發力的時刻”,今年將更多投入到智能基礎設施和方案服務兩個相對較新的領域,并進行組織變動,全面向3S領域發起總攻。

    文|牛慧

    編|趙艷秋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月8日,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劉軍,走上了聯想中國開年第一場重要發布會的舞臺。這場發布會的主角是聯想全新服務器品牌“問天”。這是劉軍十年來,首次為服務器產品站臺。劉軍稱“這是重要的一天”, 它宣告聯想中國全面向3S領域發起總攻。

    劉軍提到的“3S”,包含了智能設備(SD)、智能基礎設施(SI)和方案服務(SS)。這是過去幾年聯想智能化轉型的戰略方向。3S中既有產品方案,也有服務運維,這也意味著,聯想要轉變為一家提供全棧全周期的智能化服務企業。

    聯想中國要全面發力的背后,是產業智能化大潮。過去兩年, 驅動經濟發展的大范式正在轉移。 中國過去30年狂飆突進增長所依賴的人口和資本要素,已進入后半程。業界認為,未來最主要的經濟增長范式,要轉向管理科學化,用技術滲透到各行業,提升全要素生產效率。以制造為例,中國制造業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不足5%,而中國擁有全球最大最全的產業鏈體系,通過技術提高效率,成就高附加值,還有很大空間。與此同時,消費市場的變化,也給供給側企業在第二增長曲線的拓展提出更高要求。

    在時代的機遇和挑戰下,要求聯想中國刷新自己,在高質量增長下,構建新的市場格局。

    01

    “全面發力的時刻”

    2017年,在劉軍接手聯想中國區業務之后, 聯想中國陸續啟動了以客戶為中心的轉型和3S轉型兩大轉型。這場轉型的核心,是企業角色的轉變。

    “你不能再把自己當成一個賣PC或智能產品的銷售,你要能提供軟件和解決方案。你也可以集成別人的硬件產品,要能為客戶提供全棧全周期的服務。”一位聯想銷售體系人士告訴數智前線,劉軍在內部銷售會議上強調“全棧全周期”能力。

    轉型之路頗為艱辛。一些員工質疑,我們就是做PC的,能賣的好解決方案嗎?在聯想河南中小企業業務臺式機產品經理&豫北地區總經理劉鵬飛看來,“人肯定沒有問題”,但兩者的決策鏈路不同,模式也不一樣。

    對員工的賦能被提上日程。除了各種培訓比武外,智能化工具紛紛上線。“你能看到自己每天的業績排名,這些是基于全國統一標準的自動化排名,也可以找到哪怕非常細微的知識。”劉鵬飛告訴數智前線。

    伴隨戰略轉型越來越深入,對員工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一位西南某省聯想銷售人士稱,早期,公司強調對客戶的3S經營。比如他自己,在聯系客戶時除了看電腦需求外,還要關注客戶是否有租賃設備的服務需求,要挖掘客戶在會議系統、門禁考勤、網絡安全等上的商機。“到了2021年后,戰略轉型的要求在業務中更為凸顯,我們要在客戶數字化項目早期就參與進去,提供建議方案,參與的廣度深度有更大不同。”一些業務,對員工銷售方案和自主IP軟件的激勵更高。

    與此同時,聯想投入大量資源,進行自身的智能化轉型,打造了數字底座,建設了技術中臺和業務中臺。在制造企業中,聯想也是最早引入AI的企業。這些技術平臺和經驗,被內生外化。“動作很大。原來后端做純算法研究的人,現在也有一部分職責是把算法能力轉成一個能去端到端交付的解決方案。”聯想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李聰稱。

    在聯想未來中心的展廳內,出現了越來越多企業級方案,如HANA解決方案、超融合方案、HPC方案、混合云管方案、邊緣云方案、教育、制造類.... 一位生態伙伴在參觀后說,我們與聯想的合作“還不夠深”。

    3S業務開始獲得更多進展。客戶的種類和行業增多了,需求變得更多更交叉,部門邊界越來越模糊,吸納了更多做方案的生態伙伴,大家要整合資源去做。上述銷售人士稱,聯想中國也獲得了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多個項目,智能化轉型方案已被200多家大中企業所采用。

    回顧過去5年的轉型,劉軍稱,團隊經歷了很多磨難,但完成了既定布局,3S業務在中國區的占比已接近30%,達到幾百億元規模,是一個較好的起步。尤其在承接客戶最直接需求的一個“S”——方案服務上,2022年聯想已超過IBM成為中國第三大IT服務廠商,這也是聯想中國增長最快的一塊業務。

    在過去5年的基礎上,劉軍稱已做好準備,“到了全面發力的時刻”。

    這種勢頭,聯想中國內外已有感知。在今年初發送的春節信中,劉軍在開篇即提到了幾個重大組織變動信息, 一是打造面向不同客群、統一的3S營銷和銷售平臺;二是打造六大行業縱隊,涉及政府、電信、金融、制造、教育和互聯網服務六大關鍵市場,整合資源,快速提升3S份額;三是數據智能業務集團加入聯想中國,進一步加強解決方案的顆粒度和覆蓋周期。

    “今年力度特別大,整合力度也大,資源也給的多。”聯想ISG中國大制造行業總經理宋濤告訴數智前線。

    劉軍在信中提到,2023年是“聯想中國轉型第二個五年的關鍵之年”,將加速轉型變革,全面出擊企業全棧全周期服務。

    “我們調查了上千家大型企業和更大數量的中小企業樣本,判斷一多半企業已實現了信息化。但光有信息化和數據不行,關鍵是怎么能打通數據,用人工智能去驅動數據,完成業務運營的升級改造,這個是核心。”劉軍告訴數智前線,“ 我們堅信智能化轉型是中國企業未來10年穿越經濟周期的利器 ,我們必須往前走。”

    02

    從“PC”轉向方案和服務

    從外界熟知的PC為代表的硬件業務,轉向全棧全周期服務商,是一個漸進的、艱辛的過程。“硬件基因的公司去做軟件,行業跨度很大。”多位聯想人士說。

    聯想向方案轉型的路徑,被稱作“內生外化”,也就是先從聯想自身最強的地方做起。宋濤將其 比喻為通過“蛋黃”業務,結合客戶應用場景,進行外延。

    一個例子是SAP相關方案服務。很多大型企業SAP裝機量很大,但他們在全球各地子公司的版本不一,帶來的最大問題是結賬和管理。而聯想早在1998年已部署ERP系統,在2004年并購IBM PC后,又搭建了自主團隊,歷經8年時間,完成全球部署。聯想現在運營著亞太最大的SAP系統集群,并開發了各種工具插件。

    結合這些經驗,它對外提供了SAP HANA解決方案,以及增值服務。不少行業龍頭如三一重工,專門找到聯想解決實際問題。在這個過程中,聯想相關團隊也從服務內部,轉化為為一個專門的業務部門。

    另一個例子是邊緣計算結合AI,在制造、零售、醫療等行業不斷衍生創新方案。最早,聯想基于自身場景開發了電腦、手機等屏幕的AI質檢,并外化到自己的上游企業,如冠捷。兩年前,聯想中國也為某新能源龍頭提供了質檢AI,感知質檢員的工作是否到位,來改善產線的良率。聯想戰略投資了邊緣計算,通過端邊云協同,新數據在邊緣側訓練,傳到云端,再調優派發下去,更為便捷。

    在這些案例中值得注意的是,在很多實體行業,AI落地的最大障礙是模型訓練,有些企業甚至要花費數年來訓練一個符合要求的模型。但聯想已開發了小樣本訓練技術,幾天或幾周就讓客戶用上。最近在一個企業,通過8個異常樣本就訓練出3個模型,效果也令客戶滿意。為什么在智能化供應商中,聯想會率先實現小樣本訓練?李聰告訴數智前線,一方面聯想自身有大量工業數據,形成了預訓練模型;另一方面,聯想本身有邊緣側服務器,早就提出過類似需求,AI團隊提前做了積累,包括模型算法。

    還有一個例子體現聯想內生外化也很明顯。在教育、科研院所和大型制造企業的研發側,一個趨勢是利用高性能算力+專業數字研發平臺+AI。比如,中國鋼研為解決高端新材料卡脖子問題,就采用了這類平臺。聯想在服務器市場全球排名第三,在高性能計算上位居全球第一。在這些硬件上也搭載了聯想的AI技術,實現訓練性能優化。

    在出海方面,一批新能源和電子企業出于業務全球化發展,掀起新一輪出海潮,但在數據合規、對多國員工多種文化下的管理等方方面面遇到挑戰。聯想此前全球化過程中打造的智能化系統,正在一些出海企業中探索落地。

    智能化方案也拓展到多個行業。比如,聯想的零售和物流方案,在餐飲、服裝等各行新零售企業落地。園區管理也落地各地政府、企業.....

    “大家前一段在談黑燈工廠,說機器人代替人來做生產制造,其實智能化技術應該用于企業運營的各個核心環節,而不僅僅是對勞動力的替代、打造一個黑燈工廠那么簡單。” 劉軍說。

    為了實現全棧全周期,聯想中國推出了“擎天”核心技術框架,包括了IaaS和通用的技術中臺。圍繞“擎天”,已開發了40多個擁有自主IP的解決方案,并推出了10個行業通用的數字底座解決方案,用于助力企業數字底座的建設。

    在本次戰略發布中,劉軍也特別提到,會在第二個S(智能基礎設施)和第三個S(方案服務)兩個相對較新的領域加力,發布更多產品、解決方案和服務。

    業界注意到,在今年1月,聯想和中國信通院共同發布了《中國企業智能化成熟度報告》,這相當于一份給企業的“體檢報告”,看他們處于哪個階段,需要干哪些事。可以說,聯想已逐步構建了一套企業智能化轉型的方法論,智能化轉型的輸出也更為系統化。

    而在這次戰略發布期間,劉軍提到,在這次智能化引發的第四次工業革命中,中國有很大的機會成為領先者。中國目前在工業領域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優勢,國家對經濟尤其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高度重視,創新技術及其應用不斷取得突破,以及中國有一批企業在各自行業成為“排頭兵”,都讓中國有望實現領先。

    03

    聯想中國在打造智能化爆款

    在當下智能化浪潮中,越來越多的廠商進入智能化賽道。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很多聯想員工發現,不少大企業已對他們轉變了看法,“在智能化上,這兩年聯想發力很多”,但對于更廣大群體,他們認為其他友商的智能化轉型供應商身份叫得更響。

    “從供應鏈角度,我們做的并不晚,國內很多企業還在做數字化的時候,我們已經在做整體智能化了。”實際上,聯想在五年前年就提出了智能化概念。數智前線獲悉,當下企業碎片化應用很多,聯想中國也在評估一些可能規模化和量產的方向,通過今年成立的六大縱隊去打磨爆款。

    目前,業界和聯想中國的人士認為,目前聯想智能化轉型方案和服務已有自己的特色。

    聯想智能化轉型服務首先是 “實戰、全棧和陪伴式” 的。“我們是自己走過來的,雖然不是咨詢公司,但我們第一步就是給客戶做咨詢。”劉軍對數智前線說,“我們跟其他咨詢公司不一樣的是,我們是陪伴式的,從最開始的咨詢到后面的交付運維,我們都管。”

    “我們最明顯的特點,是用‘用戶的語言’與客戶溝通,因為我們是實戰來的。比如央國企現在做數字供應鏈,聯想就講我們的聯寶工廠,硬核能力是在我們自己手里的。”宋濤說。

    根據介紹,在聯寶工廠,以排產系統為例,每天處理來自全球各地的訂單數近萬個,其中80%以上都是小于5臺的訂單,這樣個性化的需求,現在由一套智能排產系統在90秒就完成全天排產。 這套人工智能算法的復雜度,已介于AI戰勝國際象棋和圍棋之間,靠人力已很難操控。

    聯想混合云人士告訴數智前線,聯想在云上有很多實踐,也趟過很多坑,沉淀了經驗。“比如,有出海客戶來找我們,要解決海外供應商怎么選,怎么才不被綁定?在多國的公有云賬單怎么拆分?”這些是聯想實戰過的,聯想也提供這類服務。

    聯想智能化轉型服務的另一個特點是, 在數字底座的兼容性、效率和總擁有成本上占優。

    劉軍介紹,數字底座是在邊云網基礎架構,加上擎天的技術中臺的協同構建的。聯想對企業的智能化水平摸底調查中,把企業分為5個層級,這些企業的平均處于2.5這個層級上。“我認為主流的中國企業需要邁到第三個臺階上,就是建立整體數字底座架構。”劉軍對數智前線分析,“這還是一個藍海市場。”

    聯想中國區基礎設施業務群總裁柏鵬介紹,聯想有自己的硬件,它們和整體方案打包,在兼容性、效率上很高,總擁有成本是最低的。

    針對未來要補齊的方面,劉軍稱客戶需求很多,但我們無論在咨詢能力還是技術服務能力上,都有瓶頸,要快速擴大,不斷招兵買馬,積累這方面的能力。一位聯想產品體系資深人士稱,他期望大家對產品是長期堅持的,做軟件產品需要長期和持續投入。另一位聯想員工則稱,人的持續轉型尤為關鍵,銷售往方案去轉,后端要往前端去站,大家如何去接受一個新的角色,是值得關注的。

    聯想中國員工對這個轉型非常認同。在被問到什么是轉型中最關鍵的?“是我們這些人。”劉鵬飛回答,“是我們統一思想要去轉型,只有轉型,我們才能求得生存和發展,合作伙伴也才會實現轉型,求得更好的發展。”

    標簽: 解決方案 全面發力 基礎設施

    上一篇: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