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就將自己兒子分封為藩王,其中“秦王”,可以算是明朝最尊貴的王爵了。所以朱元璋將長子朱標立為皇太子,次子朱樉就被封為秦王,封國西安。
(相關資料圖)
根據朱元璋定下的明朝宗室制度,王爵是可以世襲的,由于明朝又是“嫡長子繼承制”,所以藩王去世后,他的嫡長子將會承襲爵位。不過在藩王沒有子嗣的情況下,就采取“兄終弟及”的方式。
明朝首任秦王朱樉去世后,他的嫡長子朱尚炳就承襲了爵位。這個朱尚炳一共四個兒子,他去世之后,秦王的爵位就在幾個兒子中兜兜轉轉。而這四兄弟中,有三個先后都做了秦王,只有小兒子朱志堢沒有做過,為何只有他最倒霉呢?
首先朱尚炳去世后,肯定應該由嫡長子承襲秦王一位,他的嫡長子名叫朱志堩,于永樂十年九月正式襲封秦王,此時朱志堩年僅9歲。他做了12年的秦王,于永樂二十二年去世,年僅21歲。
本來朱志堩去世,應該由他的嫡長子繼續做秦王,可惜的是,當時21歲的朱志堩并沒有兒子。如此一來,“秦王”之位就只能按照兄終弟及繼承,于是朱尚炳的庶長子朱志均就成為秦王。朱志均是朱尚炳的長子,但因為他只是庶子,所以秦王一位原本輪不到他。
如此好事降臨自己身上,對朱志均來說無疑是幸運的。誰知好景不長,他僅僅做了兩年時間秦王,就不幸離世了。他的妻子張氏,剛剛才嫁過來10天,也就是才做了10天秦王妃。短短10天,張氏是不可能為朱志均生一個嫡子的,所以朱志均也沒有子嗣。
就這樣,朱尚炳第三個兒子幸運當上了秦王,這個兒子名叫朱志(土絜)。假如這位秦王去世時,膝下仍然無子,那么秦王一位自然輪到朱尚炳的小兒子朱志堢。可朱志堢的運氣不好,因為他這位哥哥命很硬。
朱志(土絜)不僅命硬,待人還十分刻薄。他縱容府中下人胡作非為,誰敢反對他都沒有好下場。朱志堢認為這不是一個“賢王”應該做的事,便想著勸一下哥哥。沒想到,朱志(土絜)根本沒把他這個兄弟放在眼里,直接禁止他進入秦王府,就連拜廟、啟事皆不被允許。
此時明朝已經進入明英宗統治時期,英宗朱祁鎮聽說朱志(土絜)的一舉一動后,很是震怒,專門寫信訓斥對方。有了皇帝的訓斥,朱志(土絜)的行為才有所收斂,可始終本性難移。可惜秦王如此貴重之位,竟傳到這樣一個人手上。
如果是朱志堢當了秦王,那么或許局面會有所好轉,可惜他命不好,偏偏做了朱尚炳的小兒子。朱志(土絜)一直活到景泰六年才去世,當時已經52歲了。可想而知,那時已經有了兒子。
的確,早在宣德六年,朱志(土絜)的長子就出生了,第二年次子也出生了。所以當他去世的時候,已經有兒子可以承襲秦王之位,自然就輪不到朱志堢。就這樣,朱尚炳的四個兒子,就有三個做了秦王,就數朱志堢最倒霉。
(參考文獻《明史》《明實錄》)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