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載于《湖南日報》2023年3月31日05版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曼斯
【資料圖】
重視調查研究,歷來是中國共產黨的光榮傳統。1917年夏天,青年毛澤東攜友從寧鄉市夏鐸鋪鎮天馬新村石侖關出發,對農村進行了一次徒步調查。100多年過去了,青年毛澤東當年徒步調查所走的這條古驛道變成了什么模樣?
3月29日,記者來到夏鐸鋪鎮天馬新村石侖關夢想小鎮,只見湖光山色,夢想廣場、百年征程路、老茶館民俗館、毛澤東與寧鄉黨史陳列室等景點串起一條紅色長廊。
“當年毛澤東和蕭子升出發時,忽逢大雨,只得在隔壁茶館避雨。這一細節被記錄在蕭子升回憶錄中……”一批前來研學的大學生正在黨史陳列室聽導游講解。鮮活的史料展陳,吸引學生們凝神靜聽。
昔日偉人游學路,如今已成致富路。石侖關已是遠近聞名的紅色旅游目的地,每年接待游客5萬余人次。
變化始于8年前,天馬新村計劃與湖南潤境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合作,開發石侖關夢想小鎮鄉村振興項目。當時,多數村民習慣種植苗木為生,對陌生的旅游項目心生抵觸,更別提還要把土地入股。
事實上,此時苗木市場已不景氣了,村民守著苗木過日子并非長遠之計。當時的村干部一戶戶上門,講政策、做工作,才慢慢扭轉了村民的觀念。
按照合作協議,村集體整合土地、房屋等資產,和村民共同占股,湖南潤境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投入資金,負責項目經營。村集體與村民獲得田地租金和占股回報的雙重保障,村民還可以通過就業、經商等方式參與景區共同發展,獲得收益。
夢想小鎮項目開發后,路燈、道路硬化、休閑廣場、廣播系統等均配置齊全,鄉村面貌煥然一新。
經營石侖關生態農莊的洪志章,最先嘗到甜頭。項目開發前,他的農莊“窩”在山坳里,交通不便,靠鄉鄰“捧場”;現在游客紛至沓來,最多的一天能坐滿20桌客人,年收入有18萬元左右。57歲的文姨也在家門口找到了工作,平日負責民宿區與露營區的保潔,一個月有近3000元工資。
2022年,天馬新村集體經濟收入120萬元,共同參與經營的村民增收3萬元左右。今年,天馬新村還將與湖南中醫藥大學合作打造智慧康養項目,鄉村振興之路越走越寬。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