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seequ"><sup id="seequ"></sup></ul><tfoot id="seequ"></tfoot>
  • <tfoot id="seequ"><delect id="seequ"></delect></tfoot>
  • <ul id="seequ"></ul>
  • <small id="seequ"></small>

    新華社點贊山東專精特新企業活力涌動:“小巨人”領跑“大賽道”|當前關注

    2023-03-31 18:18:11 來源:閃電新聞

    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31日訊 3月31日,新華社“強信心·開新局”專欄播發《“小巨人”領跑“大賽道”——山東專精特新企業活力涌動》,報道山東著力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這些企業以專破局、以精立業、以特求強、以新賦能,在各自領域“獨領風騷”,質量效益優勢突出。以下為報道全文:

    專精特新企業長期專注細分領域,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在齊魯大地,這些企業以專破局、以精立業、以特求強、以新賦能,在各自領域“獨領風騷”,質量效益優勢突出。它們的涌現和繁榮,悄然涌動著山東部分產業的發展活力。


    (相關資料圖)

    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力鼎智能裝備(青島)集團有限公司制造車間。新華社記者王凱攝

    獨此一家

    在山東煙臺力凱數控科技有限公司,記者看到一臺特殊的切割機,一刀下去,就能切割出4500片薄如蟬翼的太陽能硅片。

    “2013年之前,此類多線切割機設備要從國外進口,不僅一臺設備價格達到千萬元,而且還要遭受技術封鎖與適用范圍限制。”公司董事長助理車美威說,公司組成研發團隊,歷時三年攻克了主軸同步控制和超細金剛線張力精密控制等技術壁壘,產品生產效率、切割精度、性價比更高。

    “現在美、日、英等國客戶反而在我們這里購買設備。”憑借這種堅持自主創新的勁頭,力凱科技先后獲得90余項國家專利和著作權。

    另一家專注自主研發的企業——山東藍盟防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有著屬于自己的細分“技術城池”。董事長呂世寧介紹,混凝土建筑物使用壽命通常為70年,涂刷他們的防腐防水涂層可讓使用壽命延長至100年,產品在污水處理廠、自來水廠防腐涂料行業的市場占有率達60%。

    據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數據,2022年山東新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01家、制造業單項冠軍41個,累計分別達到756家和186個,分別居全國第三位和第二位。

    “鏈”上生長

    山東藍想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組裝生產車間內,一批消霧節水模塊正在打包裝車。“我們的‘拳頭’產品消霧節水冷卻塔,就是由這些模塊組成的。”董事長徐清華介紹,作為全國“單項冠軍”,他們的消霧節水冷卻塔市場份額占70%左右。

    這家公司還扮演著更重要的角色——所在地山東安丘節能環保產業鏈的“鏈主”。當地整合產業鏈,實現抱團發展,包括藍想在內的一批龍頭企業快速成長,目前已有省級專精特新企業7家、瞪羚企業2家,近三年行業年均增速超過15%。

    為發揮好專精特新企業在鏈條中的作用,山東各地進行了多種探索。

    ——濰坊實施專精特新企業卡位入鏈工程,組織專精特新企業與“鏈主”企業常態化對接,推動200家以上專精特新企業與“鏈主”企業對接合作、配套協作。

    ——淄博、青島等地常態化組織專精特新企業線上采銷對接活動,推動專精特新企業融入大企業供應鏈。

    除此之外,山東工信部門還開展5場融鏈固鏈專場對接活動,推動112家專精特新企業與相關“鏈主”企業新達成合作事項187項。

    有效連接產業鏈的“斷點”,疏通“堵點”,提升產業鏈整體水平,山東很多專精特新企業對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具有重要支撐作用。

    政企同心

    山東肥城聯誼工程塑料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機器轟鳴,碩大的廠房內幾乎無人。數字化和智能化大大提高工作效率,2022年企業產能同比提升15%,能耗同比降低22.4%,“一升一降”為企業發展注入動力。

    “近年來,在政府相關部門的支持下,我們成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國家‘直接支持重點小巨人企業’,分別獲得扶持資金220萬元和50萬元。”總經理張峰說,有了更多資金,公司先后購置各類檢驗檢測設備300余臺套,未來三至五年內將完成全部主體設備數控化和智能化改造,基本建成智慧車間新模式。

    作為全國唯一擁有全部41個工業大類的省份,山東省近年來陸續出臺政策,從建立培育體系到強化財政支持、再到加強人才引育,著力為“專精特新”提供全周期、全方位、多層次的支持。

    據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總經濟師王楗夫介紹,未來山東將持續強化企業創新能力,開展數字化賦能、科技成果賦智、質量標準賦值專項行動,力爭2023年新增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000家、瞪羚企業400家、獨角獸企業3家,爭取培育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00家以上。(記者張武岳、陳國峰、孫曉輝)

    標簽:

    上一篇: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