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解釋:
水穩,即水泥穩定碎石,是以級配碎石作骨料,采用一定數量的膠凝材料和足夠的灰漿體積填充骨料的空隙,按嵌擠原理攤鋪壓實。其壓實度接近于密實度,強度主要靠碎石間的嵌擠鎖結原理,同時有足夠的灰漿體積來填充骨料的空隙。它的初期強度高,并且強度隨齡期而增加很快結成板體,因而具有較高的強度,抗滲度和抗凍性較好。水泥穩定碎石水泥用量一般為混合料3%~6%,7天的無側限抗壓強度可達5.0Mpa,較其他路基材料高。水泥穩定碎石成活后遇雨不泥濘,表面堅實,是高級路面的理想基層材料。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水穩層是水泥穩定碎石層的簡稱,即采用水泥固結級配碎石,通過壓實,養護完成。水穩的配合比應事先在實驗室內進行配合比試配,以確定水泥摻量和粗細集料比例,同時確定最大干密度。量大可采用水穩攪拌站拌合。
水穩施工
治理通?。?/strong>
1.厚度不足或厚度不均勻;
2.上、下基層間黏結較差;
3.基層混合料離析;
4.表面明顯輪跡;
5.基層表面松散;
6.基層裂縫。
治理通病表現形式與防治方法:
表現形式:
厚度檢測結果不滿足設計要求。
厚度測量
形成原因:
(1)底基層頂面高程偏差較大;
(2)控制基層攤鋪厚度的鋼絲設置放樣產生較大偏差;
(3)松鋪厚度計算不準確;
(4)攤鋪設備故障或攤鋪速度不合理;
(5)碾壓遍數不足。
防治措施:
(1)對路床頂面高程嚴格進行檢測驗收,超高部分銑刨至設計高程;
(2)根據測量員提供的高程,認真計算攤鋪厚度與松鋪厚度,并復核。認真設置控制攤鋪厚度的鋼絲繩;
(3)通過試驗段確認松鋪系數、攤鋪速度、碾壓遍數與碾壓速度,后期施工嚴格按照試驗段確定數據執行;
(4)施工前,認真進行設備檢查,消除故障隱患。
嚴格控制鋼絲繩高度
表現形式:
上、下基層間黏結力差、芯樣不連接。
上下層連接差
形成原因:
(1)下基層表面污染嚴重,未進行認真清理;
(2)兩層基層間灑布的水泥漿稠度偏稀,灑布量不足,時間間隔長甚至未撒布。
防治措施:
(1)下基層表面認真清理,清除表面的浮漿、浮灰、松散石子等;
(2)控制下基層表面水泥凈漿的稠度、噴灑量和噴灑均勻度;
(3)合理控制水泥漿的灑布長度,根據氣候及時調整。
撒布水泥漿
表現形式:
基層表面顆粒不均勻、粗(細)集料分離,出現離析現象。
混合料離析
形成原因:
(1)混合料拌和不均勻、裝料方式、卸料方式不當產生離析;
(2)集料級配控制不好,拌和樓稱量裝置未標定;
(3)下料口存在串料、存料倉串料;
(3)攤鋪機工作狀態不佳。
防治措施:
(1)嚴格控制混合料拌和時間,裝料和卸料過程嚴格執行施工技術交底及方案;
(2)拌和樓的稱量裝置應及時進行計量檢定,保證稱量準確;
(3)存料倉采取措施,防止串料,導致級配不均勻;
(3)攤鋪機應調整到最佳狀態,螺旋布料器中混合料面應呈與路面平行的平面,并將布料器掩蓋。
水穩攤鋪
表現形式:
基層表面壓路機輪跡明顯,影響基層表面平整度以及外觀質量。
表面明顯輪跡
形成原因:
(1)壓實不到位;
(2)混合料含水率過大,出現彈簧現象;
(3)碾壓組合不合理。
防治措施:
(1)根據試驗段確定的碾壓組合與碾壓遍數,嚴格執行,并及時進行壓實度檢測,保證壓實度與外觀質量均滿足要求;
(2)嚴格控制混合料的含水率,并根據早晚施工及高溫天氣及時調整?;旌狭铣鰝}后,對車輛進行覆蓋,避免運輸過程突然降雨導致含水率偏高。
水穩混合料碾壓
表現形式:
表面松散,有浮石,碾壓后開裂。
表面松散
形成原因:
(1)基層表面水分蒸發,含水率偏低,成形差;
(2)基層保濕養生不到位,表面強度低;
(3)基層開放交通過早,未嚴格控制重型車輛行駛 。
防治措施:
(1)在氣溫高、相對濕度較小的時期施工,在碾壓過程中基層表面應適當灑水濕潤,保持在最佳含水率狀態下壓實;
(2)水穩運輸過程中,車輛頂部需覆蓋氈布,防治水分流失,導致混合料含水率低;
(3)及時灑水養護,保證表面形成強度;
(4)保證基層養生期,嚴格控制重載車輛行駛。
灑水養生
表現形式:
基層表面出現橫向或縱向不均勻裂縫。
橫向裂縫
形成原因:
(1)水泥劑量偏大,碎石級配中細料偏多;
(2)水穩混合料含水率大;
(3)高溫季節施工,養護不及時;
(4)養護結束后未及時鋪筑封層;
(5)路基不均勻沉降。
防治措施:
(1)在保證強度的情況下應減少水泥穩定碎石的水泥劑量;控制好碎石級配,防止細料偏多;
(2)嚴格控制混合料的含水率;
(3)高溫季節施工時應盡量避開高溫時段,水穩施工完畢后及時進行覆蓋灑水養生;
(4)水穩齡期到達后及時進行瀝青封層施工;
(5)水穩混合料施工前,嚴格進行路基工程驗收,保證路基工程質量符合要求。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