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seequ"><sup id="seequ"></sup></ul><tfoot id="seequ"></tfoot>
  • <tfoot id="seequ"><delect id="seequ"></delect></tfoot>
  • <ul id="seequ"></ul>
  • <small id="seequ"></small>

    廣東好人張國防:用心譜寫民族團結贊歌 用實際行動弘揚“雷鋒精神” 每日信息

    2023-04-09 21:14:19 來源:讀創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林雨塵

    日前,廣東省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公布了2022年第四季度“廣東好人”名單,深圳報業集團信訪辦副主任張國防位列其中。事實上,這也是此次采訪的緣起。

    必須承認,這是一次愉快的采訪。當過多年記者的他,對于所提出的任何問題都有符合期待的回答。記者的職業追求是:真,好人的內在意涵是:善,如果這樣的分析是對的,從真到善,到美,這樣的一條人生軌跡就很有意思了。


    (資料圖)

    如果把他當記者前的當兵經歷也納入此次分析的框架內,那就不只是有意思了,而是非常有意思了。事實上,這樣的人生軌跡劃現的是張國防拔節而起的內在精神軌道。

    按照約定時間,張國防完成他每日的跑步訓練后回到辦公室,打開電腦中的照片、視頻。講起援疆工作他立即像換了一個人似的,話語平實,但內心的激動卻顯而易見。

    是的,他顯然又回到了那片胡楊樹聳立的古老土地上,回到了那片他投入了無比熱情與熱愛的喀什了。

    用心譜寫民族團結贊歌

    2020年3月,張國防和深圳第十批援疆干部、人才一道來到了作為深圳對口支援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任深圳報業集團駐喀什記者站站長。

    當他回望自己踏上這片土地時,張國防依然難掩內心的激動,那些紛至沓來的思緒與心情,那些歷史與自己瞭望到的未來,將他的心情渲染得那樣的高亢與豐盈。

    對口支援本身就是一個政策性很強的工作,報道援疆工作更是要求多多,光學習、了解這些門道,就花費了張國防幾乎整整兩天的功夫,但他知道,光了解這些還不夠,一件事情要做出點成績來、做出點功夫來,還要心到、腳到,用情用心用力。

    在兩年多的時間里,他走遍了深圳對口支援的一市一縣的所有鄉鎮、街道、社區和農村。有跟隨相關領導、工作人員采訪的,但更多的是他一個人一步一腳印自己“走透透”的。

    “從踏上這里時,不,從接到通知時,我就深深地愛上這片土地,骨子里,我愛著這片從歷史與現實中走來的深情土地”,此外,張國防還相信,筆鋒處,其實也只是心到之處、腳到之處。筆力從某種程度上講,是腳力到達的境界。

    張國防在熱斯喀木村采訪途中遭遇落石,等待救援

    張國防不懼惡劣天氣影響,克服高原反應,多次到海拔5000多米的帕米爾高原邊境村采訪,全面、準確、深入地反映了深圳對口援疆工作風貌與成效,拓展深挖宣傳好深圳援疆好主題,采寫了1600多篇報道,為推動深圳援疆事業再上新臺階營造了積極有力的輿論氛圍,提供了強大的輿論支持。

    張國防在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皮勒村采訪

    一次援疆行,一生援疆情。張國防深切地感受到,援疆并不只是簡單地寫幾篇報道,而是應該為受援地留下一些什么,“哪怕是那樣的微不足道”。

    2021年1月,張國防到喀什市帕哈太克里鄉中心幼兒園里采訪時,看到孩子們穿得比較單薄,他就立即聯系深圳后方,兩個月就籌集了價值130多萬元嶄新的園服、被褥、書包、文具以及教學用具等,為全鄉1210名幼兒園的孩子們送來了深圳人的溫暖和關懷。在隨后的報道工作中,張國防又捐款10萬元為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的瓦恰鄉和喀什市浩罕鄉、夏馬勒巴格鎮以及喀什市融媒體中心購買凈水機,解決了5000多名孩子和采編人員的飲水安全。

    當然,記者的工作職責依然是記錄,依然是用心去呈現自己所見所聞的一切。

    2021年3月,為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為慶祝中國打贏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力度最強的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歷史性成就,張國防策劃了以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為主線的《百米長卷頌黨恩》,得到了楊磊、李丹、曹海濤三位援疆老師的積極響應。在深圳援疆前方指揮部部領導的大力支持下,6月24日,百米長卷在喀什展出,反響十分強烈。

    在長卷中,張國防與畫師們以細節呈現精神,用具體而微的故事呈現豐富而生動的扶貧故事,平實而感人,表現了涌現出的許許多多扶貧工作者讓人淚目的故事,刻畫了他們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來老百姓的“幸福指數”的時代贊歌。

    張國防說,這是一個風云激蕩的新時代,我有義務去記錄這片土地上發生的一切。

    援疆工作就像一座橋,一頭連著深圳,一頭連著喀什,牽線搭橋的就是援疆人。他們創新性設計出“結親戶”的方式,讓更多的深圳人與喀什建立長久綿續的情感之橋。

    張國防的結親戶是喀什市帕哈太二村的一對單親姐弟吾舒爾江·吐爾洪和阿依努爾·圖爾貢。2020年5月,張國防看到正在家上網課的吐爾洪用一部十分破舊的手機上網課,不但卡頓,連屏幕也看不清楚。“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看到此景,張國防當即下單為吐爾洪購買了價值七千多元的手提電腦。后來,張國防還幫阿依努爾·圖爾貢在一家駕校找到了一份做財務的工作,使她有了穩定的收入。

    張國防和他的結親戶

    被問及援疆兩年多最印象最深刻的畫面是什么時,張國防說,2021年6月3日,他到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班迪爾鄉坎爾洋村采訪,當車輛行駛到慕士塔格峰路段時,他乘坐的小車差一點與一輛嚴重違章的大貨車相撞,就在兩車即將相撞的一剎那,張國防大聲呼喊司機急打方向才躲過一劫。時隔半年,路上還留著深深的剎車印。看著電腦中的視頻,張國防依舊心有余悸。“就差那么一點啊,再慢一秒,后果不堪設想”。

    工作之余,張國防還是深圳援疆前方指揮部的健身志愿教練,在他的帶動下,援疆干部人才掀起了健身與跑步的熱潮,大大緩解了他們的工作壓力,培養了健康向上的工作氛圍。

    用實際行動弘揚“雷鋒精神”

    張國防當過兵,當過記者,對雷鋒自然很是熟悉,他對雷鋒精神有著他自己的理解,“雷鋒精神是一種導人向上的力量,也是一種將這種力量落實在日常,落實在細節中的人生向上方法論”。

    “國家是人民的堅固靠山,英雄是民族的閃亮坐標。”黨和國家領導人新時代崇尚英雄的話語,似春雷響徹云霄,似春風吹拂大地,似春雨滋潤心田,撫慰著千百萬為共和國英勇獻身的英烈們和他們的家屬兒女。張國防正是把英雄當做心中的坐標,把崇尚英雄當做愛國擁軍的踐行,30多年堅守用心做了一件事,用滿腔的熱血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崇尚英雄,激蕩著英雄精神,讓民族坐標更閃亮,引領了時代風尚。

    2015年10月,經過26年的尋找,張國防在貴州省畢節地區威寧縣找到了電影《高山下的花環》主人翁、連長“梁三喜”原型王發坤烈士的遺孀李金花大嫂。當年10月31日,張國防采寫的長篇通訊《梨花樹下,她守望丈夫“梁三喜”36年》的獨家報道橫空出世,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各界紛紛伸出了友情援助之手。當地政府不但為英雄家蓋起了一棟兩層小樓,還特意在她家門前修了一條數公里的水泥路,也惠及了當地更多的老百姓。如今,已經戴上了“最美軍嫂”的桂冠的李金花一家人過上了幸福生活。

    從2015年至今,每到春節、八一建軍節到來之際,張國防都會準時給李金花大嫂打去電話噓寒問暖,問她身體好不好,家里有沒有需要幫忙的地方。“每一次銘記,都是為了汲取精神動力;每一次回望,都是為了新的出發。對英雄的緬懷、對烈士的追思,永遠激蕩在我的內心深處。”張國防動情地說。

    2019年5月16日晚8時許,一名姓孫的中年男子在深圳體育館運動時突發心梗倒地,情況危急。此時,正在體育館跑步的張國防見狀立即上前為其進行心肺復蘇。經過20多分鐘的搶救,張國防成功地將處于瀕死狀態的孫某救了過來。隨后,張國防又把孫某送到附近的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一直守候到晚上12點多,確認病人完全脫離生命危險后才離開。回憶起當時的場景,張國防說:“當時只秉持著一個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把人救活,只要不放棄,就一定有希望!”

    而這只是他平凡“雷鋒故事”中的其中一件。

    2019年6月21日中午,在深圳福田區新聞路華富大廈樓下,一名小學生突然暈倒在地上,心跳微弱,失去意識。小孩的媽媽在一旁不知所措。剛好下班路過此處的張國防,立即上前為孩子做心肺復蘇。搶救數分鐘后,孩子慢慢恢復了意識,張國防又抱起孩子徒步將其送往深圳兒童醫院救治,最終孩子轉危為安。

    2020年2月正是疫情肆虐的時候,張國防第一個向深圳報業集團直屬機關黨委捐贈了1萬“特殊黨費”,深圳市關愛行動公益基金會,將這筆錢購置了一批抗疫物資緊急馳援武漢,為打贏疫情阻擊戰做出了貢獻。張國防說:“這1萬元不多,但我相信,只要我們在一起就很了不起!”

    2021年8月25日下午7點25分許,張國防和援疆干部到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采訪,路遇一輛車牌號為新Q222DG的小型越野車突發事故側翻在路溝中,車輛冒出濃煙,塔吉克族群眾迪麗呼馬爾·吐爾遜巴依和蓋西克·鐵木爾江姐弟倆被困駕駛室中,危在旦夕。見此情景,張國防迅速下車指揮展開了一場生死大營救,最終兩人獲救。援疆工作之余,張國防還為邊防部隊、機關干部、公安民警、學校老師傳授心肺復蘇技能,為當地邊防事業做出了積極貢獻。

    記者不是一個財富豐足的職業,但張國防相信,其實精神上的豐足是另一種豐富的人生,另一種“心安理得”的美好人生,“不能說我已經做到了,但我對此堅定不移,我必須也有可能去書寫屬于我自己的豐盈人生”。

    一直以來,張國防把英雄當做心中的坐標,把崇尚英雄當做愛國擁軍的踐行。30多年的時間,張國防自費70多萬元不辭勞苦、風雨兼程,奔波了數萬公里的路程,向數十名不同歷史年代犧牲了的烈士的父母、妻女捧出了滾燙的心,向數十名健在的為建立、建設共和國而浴血奮戰的勇士們送去了碳般的暖。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熱心公益……張國防的故事,還在繼續,平凡而生動,堅定而豐富。

    (本文由受訪者供圖)

    審讀:譚錄崗

    標簽:

    上一篇: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