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羅志華
19歲女孩在整形醫院做抽脂手術3天后死亡,主診醫生犯醫療事故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0個月。4月6日,最高檢發布6件檢察機關依法懲治醫美領域違法犯罪典型案例,《李某某醫療事故案》入選。案情顯示,李某某為執業助理醫師,不具備獨立實施醫美外科手術資格,在無主診醫師指導的情況下違規實施“抽脂手術”,術前無評估程序、術中無進程記錄、術后無用藥處方及醫囑等行為,是導致梁某某死亡的直接原因。(4月9日澎湃新聞)
李某某具備一定的醫療資質,但資質不足,打了資質的“擦邊球”。涉事醫生的資質問題,與手術中的違規行為看似不相干,其實存在緊密的聯系。因為“初生牛犢不怕虎”,資歷與經驗不足,就會導致既缺乏足夠的謹慎,又容易丟三落四;此外,同一科室的不同疾病的診療,也會出現“隔行如隔山”現象,在遵循醫療規范、完成醫療文書等方面,醫生稍微“跨界”,有時也會顯得功力不足。在醫生的心理層面,資質不足是大問題。
打資質的“擦邊球”,在醫美領域是十分普遍的現象。有統計顯示,2019年,國內衛生部門注冊的醫美機構有10000余家,而經過逐級正規訓練、達到要求的整形外科醫生不足3000人。另有統計顯示,當前合法醫師僅占行業的28%,醫美行業“無證行醫”、超范圍行醫的醫生數量超過3萬名。當資質完全的醫生不夠用時,具備相似資質、或具有獲得完全資質潛力但還沒有真正獲得的醫生,就會大量充斥到醫美領域。
相似資質包括燒傷科醫生、皮膚科醫生、普外科醫生等。由于做醫美手術利潤豐厚,敢于跨行打資質“擦邊球”的醫生不在少數。有些醫生雖然具有一定的醫美專業資質,但沒有遵照不同資質的服務范圍行事,比如執業助理醫生不能單獨做手術,需要在執業醫生的指導下才能進行,但在指導老師奇缺的情況下,“徒弟”就可能冒險“親自上陣”。該案中的李醫生,就屬于這種情況。
在談論醫美資質問題時,首先要明白一點,真正完全無資質的人,是不敢從事較大的醫美整形手術的,通常只是從事一些注射美容針等微小手術。也就是說,提供較大醫美整形手術的,多是具有一定資質、但資質又不全的醫生,醫療美容打“資質擦邊球”的現象,要比想象的普遍得多。
打“資質擦邊球”的醫生,也會有注冊地和主管單位。整治打“資質擦邊球”現象,要針對性做好注冊地和單位的約束與管理。與其事后查處醫美無資質或資質不足等現象,不如通過事前教育和過程監管,防范出現醫生跨界或超范圍、超資質執業。這方面的問題若能夠得到整治和規范,醫美服務的質量與安全性勢必大幅提升。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