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中國質量報訊(記者 丁瑩)近日,記者從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獲悉,截至今年第一季度,CNAS認可各類認證機構、實驗室、檢驗機構及審定與核查機構共計16040家,包括234家認證機構,14943家實驗室,855家檢驗機構,8家審定與核查機構。獲得認可的認證機構頒發的認證證書160萬余張,CNAS認可的機構數量和獲認可的認證證書數量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CNAS已建立起4個門類49個分項認可制度,廣泛涉及國民經濟的大多數行業,制度齊全性位居國際同行前列。目前,我國有45部法律法規、行政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等行政規定直接或間接采信認可結果。認可廣泛應用于政府監管、公共服務和一二三產業,向政府、市場、行業、消費者傳遞信任。
我國的認可工作不斷提高認可供給質量和服務水平,切實發揮其作為質量基礎設施的作用,為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2022年,作為服務國家“雙碳”戰略的重要舉措,CNAS正式建立審定與核查機構認可制度門類,服務我國節能減排和綠色低碳管理。同時,根據經營主體需求,不斷推進新型認可制度研發,啟動FSSC 22000食品安全體系、無損檢測人員、合規管理體系、社會責任管理體系認證機構認可等新制度研究。舉辦系列認可宣貫公益培訓,2022年依托線上直播拓寬覆蓋范圍,培訓1.7萬余人,同比增長378%,助力廣大檢驗檢測認證機構理解認可理念,提升管理水平和技術能力,助力高質量發展。
CNAS繼續發揮認可互認在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中的獨特作用,截至目前共簽署國際多邊互認協議15項,協議范圍覆蓋105個國家/經濟體,占全球經濟總量的96%以上。依托認可國際互認,CNAS為國內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拓展國際業務和對外貿易便利化創造了有利條件。2022年,CNAS認可結果得到國際電信聯盟(ITU)承認,為我國實驗室進入到ITU檢測實驗室數據庫提供了便利,為提升我國實驗室在全球ICT檢測領域的國際影響力提供助力,也為我國企業走出去、全方位參與國際競爭提供有力支撐。
據了解,今年為穩定經營主體、促進經濟發展,CNAS將不斷加強認可制度布局,適應各行業發展新趨勢,加強認可制度頂層設計,豐富“雙碳”領域認可制度供給,推進綠色產品認證機構認可制度的成果轉化,推進合規管理體系、社會責任管理體系認證機構認可制度可行性研究;推進檢驗檢測新興和前沿領域認可技術研究。不斷深化認可技術服務,支持不同所有制形式的機構發展;進一步優化服務流程;用好遠程認可評審評定方式,提升工作效率,確保認可效果;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和認可關鍵技術交流,幫助解決管理痛點等。不斷推進認可公益培訓,繼續舉辦高質量的認可宣貫公益培訓,注重有針對性地解決機構的常見問題,以及對標準、認可規范理解的重點、難點問題,推進機構加強技術能力建設。不斷增強認可互認支撐,將繼續鞏固認可國際互認成果,做好4年一次的國際同行評審迎審工作。同時不斷跟進國外對技術性貿易措施要求的變化,為提升我國檢驗檢測的國際信任發揮積極作用。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