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seequ"><sup id="seequ"></sup></ul><tfoot id="seequ"></tfoot>
  • <tfoot id="seequ"><delect id="seequ"></delect></tfoot>
  • <ul id="seequ"></ul>
  • <small id="seequ"></small>

    一季度經濟數據出爐:與其擔心通縮,不如警惕通脹_微速訊

    2023-04-21 04:32:35 來源:北向財經

    開局穩了!

    4月18日上午,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一季度的經濟數據。

    一季度的GDP,同比增速4.5%,不僅超出了市場預期的4%,而且還創下了4個季度以來的新高,妥妥的經濟復蘇。


    (相關資料圖)

    要知道,去年一季度在沒什么大的經濟沖擊之下,同比增長也只有4.8%,而且這是去年全年的最高點。

    畢竟去年情況特殊,二季度GDP同比增長只有0.4%,三季度GDP同比增長3.9%,四季度又回落到了2.9%,后面3個季度的GDP基數擺在那里。

    所以按照今年一季度的這個情況推測,后面3個季度的數據肯定都不會差,二季度破八破九都很有可能,實現全年5%的目標可以說非常穩。

    再分產業來看:今年一季度,代表消費端的第三產業增加值為165475億元,同比增長5.4%,3月份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更是同比大增10.6%。

    代表生產端的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增加值分別為11575億元與107947億元,同比增長3.7%和3.3%

    三產增長比一產和二產更快,這也是一個好消息。

    這說明消費需求回暖速度更快,而有了消費需求,才能反向促進生產,有利于接下來經濟進一步地復蘇。

    可盡管中國經濟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恢復,但前陣子3月份CPI數據跌破1%的時候,還是引起了一些擔心,很多人都在討論通縮預期。

    如今一季度的經濟數據公布后,我們可以把心放回肚子里了:

    不用擔心了,通縮絕對不會來!

    通縮預期即將被打破

    所謂通縮就是“通貨緊縮”,相較于通貨膨脹,公認通縮對于經濟的危害更大。

    簡單來說,通縮就像是一個惡性循環,我們可以試想一下:如果市面上所有東西都在跌價,那么無論企業還是個人,都會更傾向于再等一等,等著更便宜一些,幾乎所有人都會選擇延遲消費。

    而這就導致了,商品進一步貶值,企業掙錢越來越難,老百姓的收入越來越少,越來越不愿意花錢。

    最終經濟陷入死循環,無論如何刺激,都會出現倒退。

    乍一看,這與我們之前的情況似乎一致:3月份CPI指數跌破1%,工業消費指數PPI更是直接跌到負值,同比下降2.5%。

    再加上消費信心下滑、汽車降價、房地產行業不振等一系列新聞,“通縮要來了”的說法甚囂塵上。

    但我們需要意識到,大環境急劇變化,僅憑幾項簡單的數據+一堆新聞報道是不夠的,新聞之所以能成為新聞,就是因為它們足夠特殊、足夠吸引眼球。

    要想做出更客觀、更準確、更深度的判斷,需要根據更多的因素做出考量。

    首先,去年大環境比較極端,與當下有很大不同。

    去年2月份俄烏沖突爆發以及3月份開始的美聯儲激進加息,導致原油價格飆升,全球供應鏈斷裂,進而引發上游原材料價格暴漲。

    這直接導致了去年的PPI數據大幅度提高,3、4月份甚至一度超過10%。

    面對如此高的基數,今年PPI數據短暫回落才是正常情況。

    其次,M2和社融存量正在加速增長,足以說明當下經濟正在重新變得火熱。

    最近很多人一邊喊著通縮預期,一邊又喊著印鈔機轟鳴,確實,3月份廣義貨幣M2同比增速已經達到了12.7%。

    M2的同比增速,我們可以看成是印鈔速度,但央行“放水”盡管有數量計劃,但最終能衍生出多少M2來,央行則是很難控制的,實際上印鈔是全民參與的。

    如今央行在發行貨幣時已經不用印制紙質鈔票了,主要方法是增加對金融機構的貸款,比如中期借貸便利、逆回購、降準等。

    比如當我們都愿意去銀行貸款時,就意味著參與印鈔的人變多了,自然會推高M2,因此M2的高速增長說明經濟可能正在變得火熱。

    只看M2是片面的,還要結合社融數據,社融的統計口徑更寬,可以理解成廣義的印鈔速度。

    之前一段時間內,盡管M2一直在走高,但社融卻一直在走低,直到2月份開始出現了反彈,3月份進一步增至10%。

    社融和M2的背離,說明過去幾個月的M2是有水分的,可能是央行上繳利潤和老百姓贖回理財帶來的擾動。

    社融不振,則說明全社會投資意愿不強、消費意愿低迷,直到2月份開始社融反彈,這才說明經濟真正地開始了回暖。

    再加上住戶貸款也從2月份開始反彈,以及剛發布的一季度消費數據開始回升,這些數據都說明經濟正在變熱,通縮是不可能的。

    前一段時間廣泛發酵的通縮預期,相信將很快被打破。

    與其擔心通縮,不如警惕通脹

    此前因為CPI和PPI數據下行,很多人擔心通縮,因此普遍認為在4月中旬央行會降息刺激經濟。

    但4月17日發布的1年期中期借貸便利中標利率維持不變,預想的降息刺激并沒有來。

    還有央行發布的一季度貨幣政策通稿中,刪除了以往的“逆周期調節”和“加大宏觀調控力度”兩個表述。

    再結合一季度經濟數據,都可以印證當下經濟正在變熱。說明決策者已經重視跨周期調整,開始預防局部過熱和通脹了。

    現在每月都是12%左右的M2增速,再加上美聯儲的加息空間已經極為有限,預計明年初就可能進入降息周期。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當下的油門轟得太猛,到了四季度恐怕就又得全力防通脹了。

    所以在這個階段,我們就別擔心通縮了,而應該考慮如何配置自己的資產,以迎來新一輪的增值。

    以當下的實際情況判斷,未來中國進入通縮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真正要注意的,其實是防止局部過熱和通脹,油門最好別轟得太猛。

    標簽:

    上一篇: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