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給半失能的父親找一個專業護工,但至今還沒找到稱心的。”從年初到現在,銀川市民李濤一直在為找護工奔波。
李濤的苦惱在寧夏并不是個例。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寧夏60歲及以上人口數量達到97.41萬人,占全區人口總數的13.53%,這標志著我區已進入老齡化社會,如何解決養老問題也隨之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我區目前有130余家養老機構,養老護理人員僅1100余人,遠遠滿足不了養老需求,制約著寧夏養老產業的發展。
現象:專業人員“招不來”“留不住” 護理質量無法提升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我找不到專業的養老護理員,只能找個保姆,再手把手教她怎么照顧癱瘓的老人。”銀川市民張女士告訴記者,她從家政公司精挑細選了一個保姆,專門教保姆如何給老人翻身、如廁、喂藥等,好不容易教會了,保姆又嫌太累,干幾天就走了。
銀川市永琴家政服務公司負責人介紹,目前家政市場上約有50%的用戶找保姆是為了照顧老人,但很多保姆沒有專業護理經驗,多是在實踐中積累經驗。
許多家庭不好找專業護工,養老機構的負責人也為護理員的高流失率發愁。連日來,記者走訪的養老機構中,護理人才匱乏現象普遍存在。
“近3年來,我們養老院養老護理員隊伍流失率達到111%。因為工作辛苦,一些護理員干上三五天就撐不住走人了。”銀川市西夏區幸福頤養院負責人說,目前該養老院在崗護理員僅16人,平均年齡42歲。
寧夏德合養老服務有限公司長期招聘養老護理員,但專業護理人員基本招不來。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說,今年1月以來,該機構先后招聘了100多人,截至4月中旬,已經離職了八九十人。“現在愿意進養老院工作的護理人員大多是農村進城務工人員,以‘4050’人員為主。”石嘴山市社會福利院相關負責人坦言,由于勞動時間長、強度大、報酬低,許多護理人員頻繁跳槽改行,現在養老機構的年輕護理員都成了“稀缺資源”。“一個月工資3000元,工資待遇過低,跟照顧老人繁重的工作量不成正比,年輕人不愿意來,來了也留不住。”該負責人說,專業護理人員少,導致護理質量也提升不上去。
近年來,寧夏民族職業技術學院、寧夏職業技術學院、寧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青銅峽市職業教育中心、紅寺堡區職業技術學校、固原市職業技術學校等開辦了老年人服務護理相關專業,但畢業后真正從事養老護理的學生寥寥無幾。寧夏職業技術學院與寧夏中房養老公司2019年聯合辦了中房養老試點班,當年招收了49名學生,但最終留崗的學生僅有一小半。
原因:高強度低收入 養老護理工作不受歡迎
每天為老人擦洗、翻身、拍背、清理大小便……是養老護理員林彥紅的工作日常。
林彥紅是寧夏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生,她學的專業是“老年服務與管理”。“養老護理工作太辛苦了,很多時候還得不到老人的理解。”她告訴記者,她照料的第一位老人因剛入院不適應,脾氣暴躁,只因嫌她測量血壓有點慢,就破口大罵,林彥紅十分委屈。“一些和我同齡的護理員大多受不了氣都辭職了。”林彥紅說,2017年同一專業的同學至今堅守養老護理崗位的僅剩2人。
“護理員難找,有專業知識的高素質護理員更難找。”涇源縣中心敬老院相關負責人說,由于經費緊張,該敬老院聘用的20多名護理員除了每月1000多元的基本工資外,社會保險都難以解決,根本沒有經費進行專業培訓。
“護理員不好招,招來留不住的最大原因還是待遇太低。”寧夏德合養老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該養老機構共有700張床位,由于只有40多名護理員,僅能接收200多名老人,三分之二的床位只能閑置。
護理員少、床位閑置“吃不飽”是許多民營養老機構普遍存在的問題。提高護理員待遇會增加運營成本,讓本不盈利的民營養老機構雪上加霜;沒有優厚待遇招不來專業護理員,護理質量無法提升,經營難以為繼,許多養老機構陷入“兩難”。
“職業院校學生頂崗實習期滿后,由于工作辛苦、職業前景不明、上升空間有限,很少有人主動簽約繼續從事養老服務。”銀川市西夏區幸福頤養院負責人說,社會認可度低也是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不愿從事養老護理員的主要原因,“整個社會對養老護理行業存在很嚴重的偏見,認為這個職業就是伺候人的活,年輕人若從事這一職業也很難從家人朋友那里得到支持。”
建議:構建和完善養老護理人才政策支撐體系
養老護理員數量與質量存在的“缺口”,嚴重影響了養老服務供給及養老服務行業的健康發展,成為當前養老事業面臨的一個巨大難題。采訪中,多位業內人士對如何解決這一問題發表了觀點。
自治區民政廳相關部門負責人建議,職業院校應加大養老服務專業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力度,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辦學機制,推進養老服務機構及院校建立全區技能大師工作室,提高養老服務專業人才培養質量。鼓勵養老機構將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等級與工資收入、崗位晉升掛鉤。同時建議全社會營造崇尚技能、尊重勞動、關愛養老服務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圍,提升養老護理職業的尊重度、安全度、認可度。
“應加快構建和完善養老護理人才政策支撐體系,逐年加大對公辦養老機構經費的預算投入,建立自然增長機制,確保人員工資水平逐年有所提高。”固原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建議通過持續穩定有效的扶持和鼓勵政策,吸引一大批專業化、本土化、匹配化的社會組織和社會志愿服務組織成長壯大。
銀川市西夏區幸福頤養院負責人建議,全社會要重視和提高養老護理員地位,引導和鼓勵大中專畢業生、“4050”人員、城鄉低保人員及其他就業困難人員到養老服務機構和養老服務專業化社會組織及社工組織就業,加快培育從事社會養老服務的志愿者隊伍,開發公益性崗位,開展先進典型評選、表彰,激勵優秀從業者,采取多種形式充實養老服務人才隊伍。(記者 李 錦 智 慧)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