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seequ"><sup id="seequ"></sup></ul><tfoot id="seequ"></tfoot>
  • <tfoot id="seequ"><delect id="seequ"></delect></tfoot>
  • <ul id="seequ"></ul>
  • <small id="seequ"></small>

    徐州經開區:牽手大院大所 突破”卡脖子”技術 搶占“智”高點

    2023-06-20 10:56:10 來源:中國徐州網

    工業生產中必不可少的硬質合金皇冠鉆桿,國產替代后,價格下降了70%,壽命提升了30%。工程機械的一種液壓設備進口需要260萬元,交期在6個月以上,國產化后,價格下降了一半,一個月就能交付……


    【資料圖】

    徐州經開區緊扣全市“343”創新產業集群,緊密牽手大院大所,把創新落在產業上、落到企業里,合力突破”卡脖子”技術,以創新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推動制造業向“高”攀登動力滿滿。

    協同創新 共克“卡”脖子

    工業生產中必不可少的硬質合金皇冠鉆桿,國產替代后,價格下降了70%,壽命提升了30%。數控車床用齒輪銑刀盤進口需要7萬元,國產替代后,價格僅需七分之一。6月14日,江蘇國刃高新材料有限公司內,一件件精致的數控工業刀具正快速下線,憑借在高新材料領域的多項技術研發成果,這家公司已成功實現了硬質合金工業刀具領域的國產化量產。

    “沒有金剛鉆,不攬瓷器活,牽手大院大所是我們的底氣。”

    公司副總經理臧方方說,目前,江蘇國刃與四川大學共同成立了聯合研發中心,與中國礦業大學材料學院王慶良教授聯合成立了江蘇鈷鋒新材料研究院,致力于金屬切削刀具的材料與涂層方面的研究創新;研發加持,今年銷售收入可達1.5億元,努力沖刺2億元。

    一塊屏,正讓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實驗室得以協同研發;一群人,正聚力突破“卡脖子”技術,讓原本依賴進口的零部件實現自主供應。去年建設、今年投用。鳳凰大道上,江蘇省高端工程機械及核心零部件創新中心內,來自全球的研發人員正通過云端交流分享最新成果。這個由徐工集團牽頭,中航力源、江陰興澄特鋼等7家企業共同組建的創新中心,致力解決高端工程機械傳動、液壓、控制和新能源領域“卡脖子”難題,實現高端裝備下一代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支撐建設世界級工程機械先進制造業集群。

    創新中心通過“公司+聯盟”方式,已吸納了62家聯盟成員,包括主機企業5家,核心零部件企業29家,浙江大學等24家高校院所,基礎材料企業4家,股東及聯盟單位覆蓋工程機械行業50%以上國家級創新平臺,構建覆蓋主機、零部件、材料企業和高校院所的全產業鏈協同創新生態體系。目前,創新中心已集中攻克了一批“卡脖子”難題,比如工程機械的一種液壓設備進口需要260萬元,交期在6個月以上,國產化后,價格下降了一半,一個月就能交付。擁有各項專利近200項,是國內首家、江蘇省唯一一家工程機械及核心零部件省級制造業中心。

    產研一體 共闖“無人區”

    “我們全體科研人始終致力于抗腫瘤生物藥物研發,在CAR-T細胞、溶瘤病毒、靶向藥物等領域取得系列突破。”

    徐州華清京昆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清能源)內,忙碌的產線上,一塊塊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片正密集下線,公司總經理孫凱華表示,作為國內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領域先行者,華清能源緊密牽手清華大學韓敏芳教授,目前,已實現多項核心技術突破,持續承擔5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獲得專利77項。

    “燃料電池行業作為氫能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廣闊的藍海市場?!?

    孫凱華說,下一步,華清能源將全面進入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電堆產線的建設階段,新建設的自動化電堆產線年產能達2兆瓦,為未來吉瓦級以上電堆生產線提供了規模化、連續化制造樣板。

    安靜嚴肅的實驗室里,研發人員正專注的進行的各類實驗比對。東湖醫學創新港的一隅,江蘇省腫瘤生物治療研究所(細胞治療藥物研究所)內,徐州醫科大學教授馬波正和團隊忘我的忙碌著。

    “我們全體科研人始終致力于抗腫瘤生物藥物研發,在CAR-T細胞、溶瘤病毒、靶向藥物等領域取得系列突破?!?

    馬波說,目前,CAR-T細胞藥物治療慢性格林巴利綜合征獲突破,這一療法在全球屬首例。研究所集結了徐州醫科大學、江蘇產研院、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多方科研力量,與多家企業建立了緊密合作關系,初步構建了技術水平一流,產業要素齊備的協同創新網絡,未來,還將爭取在創新生物醫藥領域實現更多突破和成果。

    攀高逐新 動能澎湃

    積極融入全市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建設,經開區正積極搭建平臺,強化政策、基金、人才等要素保障,把創新落在產業上、落到企業里。

    以優勢產業集聚高端人才、以高端人才引領產業發展。經開區不斷深化與中科院微電子研究所、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大院大所合作,組建領軍人才團隊,徐工傳動、徐工液壓等2個頭部企業項目,獲批2700萬省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支持。中環領先半導體省“雙創計劃”鄭加鎮團隊成功研發形成了輸送年產10萬片300mm硅片的半導體單晶爐的生產規模,獲得TCL科技18億戰略融資;恩華藥業省“333工程”高級專家許向陽團隊自主創新藥項目成功獲批省科學技術二等獎,省中樞神經藥物研究重點實驗室期滿驗收獲評“優秀”。

    編輯:哈曉蕊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