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財理財通課題組 陳子卉
(資料圖)
編者按:《機警理財日報》作為南財理財通的金牌理財專欄,目前細分了現金、純固收、固收+期權、固收+權益、混合、權益、衍生品七大類,已實現對銀行理財市場的每日追蹤。為了進一步反映銀行理財行業發展現狀,南財理財通課題組特開設銀行理財月報專題,力求及時準確研判理財行業趨勢、洞悉理財產品表現,以期為銀行理財行業轉型發展帶來參考價值。
本期,南財理財通課題組發布5月份銀行理財行業運作報告,對理財產品破凈情況、新發情況、到期情況和存續情況進行分析。
下載報告原文請在文末聯系課題組。
摘要:
1.破凈情況:理財公司存續產品破凈率今年以來呈下行趨勢,5月末破凈率收斂至4.06%,但權益類理財產品破凈率依舊高企,達70.37%。
2.新發產品:5月理財公司繼續保持4月發行節奏,除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產品發行熱度較4月稍減外,各類投資性質產品發行量微增;5月平均募集規模較4月環比下降12.88%,5月新品最高募集規模為34.918億元,不足40億元;新品定價方面,1月以內(含)期限產品平均業績比較基準微漲15個基點,中長期產品平均業績比較基準最高降幅50個基點。
3.到期產品:固收類產品業績達標率為40.17%,6.06%的混合類產品達業績比較基準下限。
4.存續產品: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產品平均凈值漲幅5.99%,固定收益類產品今年以來至5月末收益表現好于混合類產品;在固定收益類公募產品中(不含現金類理財),中長期限產品與長期限產品存在收益“倒掛”的現象。6-12個月(含)期限產品收益最高,為2.04%。1-2年(含)、2-3年(含)和3年以上期限的固收類產品今年以來至5月末的平均凈值增長率依次微降;在混合類公募產品中,1年期限內產品收益水平相近,短期限產品收益水平占優勢;中銀、光大和青銀理財現金類產品七日年化均值位列理財公司前三,QDII美元現金類產品七日年化收益最高可至6.8%。
一、5月理財公司破凈情況:權益類破凈率高企,固收類破凈率低至1.32%
開年以來債券市場景氣程度提升,銀行理財產品凈值進一步修復,理財公司存續產品破凈率今年以來呈下行趨勢,2023年1月末破凈率降至7.46%,高于去年同期的5.44%;破凈率2月末微升至8.47%,隨后逐月下行至5月末的4.06%。南財理財通數據顯示,截至5月31日,理財公司存續產品中合計有517只公募產品凈值在1以下,理財公司存續公募產品破凈率為4.06%。從不同投資性質理財產品破凈情況來看,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理財產品破凈率最低,無產品破凈;固定收益類產品破凈率為1.32%,混合類理財產品破凈率為21.88%,權益類理財產品破凈率依舊高企,達70.37%。
目前僅有部分理財公司發行了權益類產品,南財理財通課題組認為,基于權益類理財當前整體的收益表現情況,理財公司在權益類理財的投研及配套體系仍有較大的建設完善空間。5月23日,招銀理財發布2023年來首支權益類公募理財產品"招卓價值精選權益"。招銀理財在該產品上采取了“凈值低于1元不收取管理費用”的收費方式,讓外界看到了理財公司一場“破圈”的產品宣發。
(數據來源:南財理財通)
二、5月份理財公司新品發行情況(1)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產品發行熱度較4月稍減
南財理財通數據顯示,5月,有30家理財公司合計發行了1,066只理財產品(同一產品登記編碼下不同份額合并計算),環比4月增長1.62%。發行數量位居前三的理財公司分別為信銀理財、興銀理財和招銀理財,依次發行99只、96只和81只。
(數據來源:南財理財通)
南財理財通課題組認為,受債市長尾效應影響,理財產品收益回暖,投資者投資情緒有所上升,加上銀行“開門紅”沖存款任務結束,5月理財公司繼續保持4月的發行節奏。
從投資性質上看,5月新發產品除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發行數量較4月減少10只外,其余投資性質理財產品發行數量均有上漲。其中,固收類產品發行1,007只;混合類理財產品發行26只;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理財產品發行26只,較4月少發行10只;權益類理財產品5月新發7只,占比0.66%。總體來看,理財公司新發產品仍以固收類為主。
5月新發產品中,公募型產品發行數量為854只,占比80.11%,相比4月多發行27只,私募型產品發行數量為212只,占比19.89%,較4月少發行10只。
運作模式上看,封閉凈值型產品仍為主力,71.48%的新品為封閉凈值型,28.52%的新品為開放凈值型。
(2)新品投資周期集中在1-2年(含)
從投資周期看,1-2年(含)投資期限的產品發行數量為5月最高,為309只,占比為29.46%;投資周期為6-12個月的理財產品發行數量為307只,占比為29.27%;投資周期在1個月以內的產品有147只,占比為14.01%。
央行數據顯示,5月末本外幣存款余額為280.94萬億元,同比增長11.1%。5月份人民幣存款增加1.46萬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5364億元。
南財理財通課題組認為,居民存款大幅增加可能表明他們更傾向于保守和謹慎的投資策略,以增加家庭的風險承受能力。然而,越來越多的居民選擇進行"預防性儲蓄",這并不是一個好的現象,因為它對消費和投資產生了消極影響。
"預防性儲蓄"的策略背后有兩個原因。一方面,疫情反復影響了人們的消費意愿;另一方面,居民對未來收入增長的不確定性導致他們缺乏信心。此外,股市的大幅下跌、基金和銀行理財產品凈值的持續縮水,也促使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將錢存入銀行,這加劇了存款定期化的趨勢。與此同時,經歷了2022年股市的深度調整后,許多積極型投資者轉變為保守型投資者,風險偏好也出現了明顯變化。
在這樣的背景下,結合5月理財公司新品的運作模式與投資周期分布來看,理財公司及時根據市場調整新品周期與運作模式以適應投資者風險偏好。但課題組提醒,理財公司同時也應繼續滿足低分險、高流動性客群的需求,在產品發行上適度匹配尤其是年輕客群的需求。
(數據來源:南財理財通)
(3)募集規模:5月平均募集規模較4月環比下降12.88%,5月新品最高募集規模為34.918億元
從5月理財公司單只理財產品平均募集規模來看,5月平均募集為3.0609億元,較4月的3.5133億元平均募集規模降低12.88%。
按不同投資周期產品募集規模來看,投資周期為3-6個月(含)的新發產品平均募集規模最高,為4.3734億元,投資周期為3年以上的新發理財產品平均募集規模次之,為4.2675億元。
具體到產品上,本期吸金榜單無募集規模在40億元以上產品。5月募集規模排名前十的產品如下,其中,光大理財產品占四席,民生理財占兩席,交銀理財、信銀理財、中郵理財和招銀理財各占一席。交銀理財“穩享靈動慧利6個月封閉式3號(和盈)B”募集規模最高,以34.918億元摘得5月理財公司吸金榜榜首。民生理財“華竹優選13個月封閉京津冀主題1號”和“富竹固收穩健9個月封閉1號G”為本期吸金榜第二名和第三名,募集規模依次為33億元和25.4253億元。“招卓價值精選權益”為今年以來理財公司發行的第一只權益類公募產品,募集規模為8281.45萬元。
(4)新品定價:1月以內(含)期限產品平均業績比較基準微漲15個基點,中長期產品平均業績比較基準最高降幅50個基點
從5月新發固定收益類產品業績比較基準來看,6個月(含)內的短投資周期理財產品平均業績比較基準較4月微漲,投資周期為一年以上的理財產品平均業績比較基準較4月有所下降。其中,投資周期為1月(含)以內的理財產品平均業績比較基準為3.01%,較上月上漲15個基點;投資周期為1-3個月(含)的理財產品平均業績比較基準為3.07%,較上月上漲3個基點;投資周期為3-6個月(含)的理財產品平均業績比較基準為3.05%,較上月上漲2個基點;投資周期為3年以上的產品平均業績比較基準為4.38%,較4月下降21個基點;投資周期為2-3年(含)的產品平均業績比較基準為4.64%,下降幅度最大,較4月下降50個基點。(僅核算業績比較基準為固定報價和區間報價的理財產品)
三、5月理財公司到期產品(1)中銀理財、建信理財和工銀理財5月到期產品最多
南財理財通數據顯示,5月28家理財公司共有530只理財產品到期。其中固收類有488只,混合類有39只,權益類有3只,無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產品到期。募集方式上,公募型產品占比77.55%,私募型產品占比22.45%。
按機構來看,到期產品數量最多的三家理財公司是中銀理財、建信理財和工銀理財,5月到期產品依次為68只、60只和54只。
(數據來源:南財理財通)
按投資周期看,到期產品的投資周期集中在 6-12個月(含),該投資期限產品數量達163只,占比30.87%;投資周期為1-2年(含)的到期產品有150只,占比為28.41%;投資周期為3-6個月(含)的到期產品有100只,占比為18.94%;投資周期為2-3年(含)的到期產品有81只,占比為15.34%;其余投資周期到期產品較少。
(數據來源:南財理財通)
(2)5月到期品業績達標情況:固收類達標率40.17%,僅6.06%混合類達到基準下限
到期產品中掛鉤型數量較少,課題組主要對固定報價型產品和區間報價型產品進行分析。
在361只到期固收類產品中,有133只產品超額收益(成立以來年化收益-業績比較基準上限)為正,占比為36.84%;有163只產品達到業績比較基準下限,占比為45.15%;有145只產品成立以來年化收益超過業績比較基準中樞,業績達標率為40.17%。按投資周期看,投資周期為1-3月(含)、3-6月(含)和1個月以內的固定收益類產品達標率較高,達到業績比較基準中樞的概率分別為93.75%、79.49%和66.67%,獲取超額收益的概率依次為87.5%、75.64%和33.33%;投資周期為3年以上的到期固定收益類產品達標率為50%;其余投資期限到期產品達標率較低。
在33只到期混合類產品中,有2只產品成立以來年化收益達到業績比較基準下限,占比僅為6.06%。根據已披露凈值情況,固定報價的權益類到期產品民生理財“玉竹權益類13個月封閉33號”成立以來年化收益為5.35%,超過其業績比較基準4.95%。
四、5月末理財公司存續產品(1)5月末信銀理財、工銀理財和招銀理財的存續產品數量包攬前三
據南財理財通數據,截至2023年5月31日,30家理財公司共有存續理財產品16,075只(以產品登記編碼為準,含私募產品)。投資性質上,固定收益類產品占比85.91%,混合類產品占比11.1%,權益類產品占比1.55%,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產品占比1.44%。
按發行機構來看,信銀理財、工銀理財和招銀理財的存續產品數量包攬前三,分別為1,463只、1,351只和1,176只,依次占發行總量的9.1%、8.4%和7.3%。
(數據來源:南財理財通)
從投資周期來看,5月末存續產品投資周期集中在6-12個月(含)和1-2年(含),兩個投資周期產品分別占比27.56%和29.44%。投資周期為2-3年(含)的存續產品占比為15.31%,投資周期為3-6個月(含)和1月以內的存續產品占比比較接近,分別為9.53%和8.22%,其余投資周期存續產品占比較小。
(數據來源:南財理財通)
(2) 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平均凈值漲幅5.99%,固定收益類表現優于混合類
除權益類產品外,其余投資性質產品今年以來均錄得正收益。具體來看,固定收益類產品今年以來至5月底凈值平均漲幅為1.86%,混合類產品、權益類產品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產品凈值增長幅度分別為1.3%、-3.78%和5.99%。
從最大回撤率來看,權益類產品回撤幅度超過10%,為10.41%;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產品次之,回撤幅度為5.21%;固定收益類產品回撤幅度最低,今年以來最大回撤僅為0.17%。
(數據來源:南財理財通)
在債券市場方面,自開年以來市場投資情緒逐步企穩,銀行等金融機構配置壓力漸起,票息收益及利差收益被大力挖掘,債券市場價格修復。5月以來,受經濟修復進程放緩,商業銀行下調存款利率因素影響,債券收益率繼續下行,但債市仍有長尾效應,因此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今年以來收益表現較好。
在權益市場方面,上證指數、深證成指和創業板指數今年以來至5月末漲跌幅分別為3.73%、-2.02%和-6.53%。5月以來權益市場延續震蕩,因板塊輪動較快,未及時布局相應行業的高權益倉位產品表現不佳。
(3)6-12個月(含)固收類收益均值最高,中長期與長期限收益“倒掛”
在固定收益類公募產品中(不含現金類理財),中長期限產品與長期限產品存在收益“倒掛”的現象。6-12個月(含)期限產品收益最高,為2.04%。1-2年(含)、2-3年(含)和3年以上期限的固收類產品今年以來至5月末的平均凈值增長率依次微降,分別為1.99%、1.94%和1.89%。
在混合類公募產品中,1年期限內產品收益水平相近,短期限產品收益水平占優勢,1月以內(含)、1-3個月(含)、3-6個月(含)和6-12個月(含)今年以來凈值增長率均值分別為1.16%、1.15%、1.11%和1.11%。1-2年(含)及以上期限產品今年來平均凈值增長水平隨期限增大而增大。
(數據來源:南財理財通)
(4)中銀、光大、青銀現金產品收益進入前三,QDII美元現金收益最高至6.8%
截至5月底,理財公司現金類理財產品今年以來平均七日年化收益率為2.3411%。中銀理財今年來七日年化收益率均值最高,為2.6416%,光大理財和青銀理財現金類產品七日年化收益率均值為理財公司第二名和第三名,分別為2.4165%和2.4151%。
中銀理財現金類產品“中銀理財-QDII日計劃(美元版)”A-K份額的七日年化收益均在3.99%以上,最高為6.8%,因此,中銀理財現金類產品算術平均七日年化收益為榜單最高,除去QDII現金類產品后,中銀理財現金類產品七日年化收益均值為2.2%。
(數據來源:南財理財通)
聲明:稿件內容引用或轉載請注明出處。
好消息!南財理財通將為財經記者免費開通vip數據賬號,22萬只銀行理財360度產品周期大數據應有盡有,歡迎您在文末聯系課題組。
數據分析師:張稆方
數據可視化:張潤東
課題統籌:湯懿蘭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