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兩天,臺風“卡努”大轉彎,逐漸離開警戒線,經過省市統一研判,8月6日上午10時,我市1409艘經許可批準、允許出海的特許漁船中,預計有1000艘左右計劃出海生產。這些開捕漁船包括了桁桿拖蝦、籠壺、刺網、船敷箕狀敷網(敷網)、圍網等作業類型,捕撈漁獲物以梭子蟹、大黃魚、鯧魚、龍頭魚等為主。按照往年慣例,開捕后兩三天,“第一網”東海海鮮將批量上市。
圖片來源:洞頭區委宣傳部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為維護好首批漁船開捕秩序,8月6日上午9時,溫州市農業農村局聯合海事、海警等部門派出9艘漁政船、5艘海巡船、1艘海警執法艇駐守蒼南霞關、龍港舥艚、洞頭東沙等漁港,以及飛云江、鰲江一帶為開捕漁船保駕護航。海事部門通過船舶交通管理系統(VTS),不斷提醒過往商船注意避讓,漁政部門抽查了漁船甚高頻16頻道使用情況,提醒船員出海作業時要嚴格遵守安全生產規范。
在高溫熱浪的漁港碼頭,漁民們開捕的心情比8月的天氣更加熱烈,他們正做著最后的準備,漁船裝滿油、淡水和冰塊,還有一副副整齊的漁網,期待魚蝦滿倉。市海洋與漁業執法支隊的執法人員登上等待出港的漁船,對漁船船員持證情況,以及北斗、AIS、“天通”電話以及精密智控等設備情況進行詳細核查。
一把亮劍守魚倉
在執法上見真章
洞頭、南麂、北麂等海域是我市傳統漁場,這里黃魚、帶魚、鯧魚等海產品豐富、品質高檔,素有“浙南魚倉”的美譽。
伏休期間,為嚴打非法捕撈行為,遏制“三無”漁船偷捕,全市漁政執法機構吹響“打三無 查違章 保安全”百日執法行動沖鋒號,開展屬地執法、聯合執法、交叉執法、集中執法,亮出鐵手腕,常亮海上“警燈”,為海洋漁業資源快速恢復站崗。伏休期間,全市累計開展執法檢查1200余次,取締非法造船廠點14個、“三無”漁船621艘,沒收違禁網具2.8萬頂(張)、違禁漁獲物3萬余公斤,行政處罰案件381起。6月15日至16日,全市漁政執法系統連續24小時晝夜鏖戰,成合圍之勢集中查獲28艘“三無”及違法違規漁船。5月27日凌晨,洞頭區漁政執法部門在夜間執法中查獲1輛非法裝載漁獲物的廂式貨車,收繳漁獲物1700余公斤。
蘇巧將 攝
一抹海上黨旗紅
在服務里用真情
伏休期“船進港、人上岸”,是聽取漁民建議、服務漁民需求的最好時機。在今年“七一”前后,市海洋與漁業執法支隊海上黨支部聯合溫州海事局、沿海漁政執法大隊,連續第4年邀請漁民黨員代表開展“紅七月 服務月”暨“漁民兄弟,這個生日我們一起過”主題活動。在平陽縣漁業大樓,漁民黨員和執法人員圍坐在一起,聆聽涉漁安全法律法規宣講,講述海上故事。在樂清灣港口的海康商船上,漁民黨員們參觀商船的各處艙室,切身感受商漁船的航行作業差異。市縣農業農村部門利用伏休窗口期開展職務船員培訓與全市漁業安全宣講,完成二級、三級以下職務船員培訓2000余人,普通船員培訓2083人,面對面教育12000余人,有效提升了漁民安全意識和操作技能。
蘇巧將 攝
一表統管保平安
在防臺中下真功
7月底,“杜蘇芮”“卡努”雙臺風影響我市,來勢洶洶、行蹤難測,市縣農業農村部門通過媒體平臺、定人聯船以及“漁嫂”等廣泛宣傳延遲開捕信息,先后發布防臺措施“一聽三查六注意”、防御臺風“五不準”等溫馨提醒。漁政執法機構緊盯全市漁船漁港避風“一表統管”,不落一個漁港、一艘漁船,確保“應停盡停、應回盡回、應上岸盡上岸”。同步堅持“臺風防御”與“安全體檢”兩手抓,一方面深入碼頭船廠守港駐港,督促協助漁民做好漁船進港避風、纜繩加固和錨泊安全,另一方面加班加點為開捕漁船開展“安全體檢”,嚴防漁船“帶病出海”。同時,漁政執法船還在浙閩交界水域全面開展巡航,防止臺風影響期間漁船冒險出海生產。
值得注意的是,6號臺風“卡努”雖然遠離,但對東海還有不小影響,出港的漁船要落實好值班瞭望、保持安全航速、編組生產等措施,未經允許不得越過東經124度線。對不聽指令的漁船,市縣漁政執法部門將立即制止并從嚴查處,還將對其取消特許捕撈資格。
此外,9月16日12時后,拖網作業漁船將開捕。全市漁政執法機構還將繼續開展“中國漁政亮劍2023”等系列執法行動,持續營造平安、穩定的海上環境。
來源:溫州發布
資料:市農業農村局、溫度新聞客戶端
記者:潘圓
編輯/一審:周斌杰
二審:張天輝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