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李文清
【資料圖】
公募基金行業費率改革的影響正在顯現。
近日,已經有地方證監局下發傳達公募基金行業費率改革工作相關要求的通知,其中包括合理調降公募基金的證券交易傭金費率,這讓一些中小券商不得不對研究所的定位重新考量。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到,南方某家中小券商近期已重新討論了旗下研究所的定位問題,后續可能保留投資咨詢牌照,轉向對內賦能投行、財富管理等業務,該研究所所長也心生退意。
業內人士表示,一些起步較晚的、做賣方業務的中小券商研究所,可能還來不及服務一些重要的買方客戶,就面臨降費和越來越嚴格的監管壓力,因此相關負責人心生退意也在情理之中,預計后續賣方研究業務會進一步向頭部研究所集中。
研究所所長心生去意
近日,證券時報記者從南方某中小券商處了解到,在公募降傭政策發布之后,該券商已經重新調整了研究業務的定位,擬對研究所人員進行優化,后續研究所主要對內服務,賦能財富管理以及投行業務。
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上述券商2022年的分倉傭金較為顯眼,短短幾年就從幾百萬元增長到2000多萬元,屬于進步較快的中小券商研究所之一。
“中小券商研究所之前有不少都是虧損的,公募降傭后虧損只會更嚴重,而且監管對研究所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規范,要干出業績并不容易。”上述券商研究所所長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他已打算辭去所長職務,轉行投身私募或公募行業。
研究業務轉向對內賦能
此前,南方某證監局下達公募費率改革工作相關要求,要求被動股票型基金傭金率不得高于市場平均傭金率,其他基金傭金率不得高于市場平均傭金率的兩倍。
“按照監管要求,公募基金傭金可能從萬八降為萬四,加之今年以來不少研究所頻頻收到罰單,中小券商研究所的業務往后不好做了。”上述中小券商的一名內部人士表示,該公司內部已經在調整研究所的定位,但是依舊會保留研究業務,往后注冊制之下券商仍要加強定價能力,需要對財富管理、投行跟投等進行賦能。
此外,上述研究所所長還表示,券商更換管理層之后也會對研究所的業務進行重新考量,若認為對外做賣方研究風險較高,業務“雞肋”,將改為對內服務為主。
“起步比較晚的、發力賣方研究的小券商,還沒覆蓋重要買方機構就面臨降費縮編。如果研究所轉為對內服務,可能會犧牲影響力,還可能沒有相應的對價。”某券商一位非銀分析師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
頭部券商提升集中度
在采訪中,多位券商人士認為,長期來看,頭部券商研究所的優勢明顯,比如客群多元、研究能力領先、覆蓋行業較全面,因此有望在傭金率下降之后進一步提升市場份額,行業集中度或將進一步上行。
證券時報記者根據東方財富Choice進行統計的數據顯示,近幾年券商從公募基金獲得的分倉傭金總額,基本隨著公募基金規模不斷擴張而水漲船高。2010年,券商分倉傭金約為40億至60億元,2016年至2019年約為70億至80億元,2020年則突破百億大關達到142億元,2022年已一路攀升至191億元。
“對于頭部券商研究所而言,公募降傭的影響并不致命,現在分倉傭金的盤子跟2018年之前相比已經是兩倍有余,不可同日而語。”來自分倉傭金位居前十的某券商研究所所長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在公募降傭后,研究所還可以拓展受政策影響較小的私募機構和保險資管等客戶。
平安證券非銀金融團隊分析,若被動指數型、增強指數型基金平均交易傭金費率下降至0.023%,其他類型基金平均交易傭金率下降至0.046%,基于2023年7月20日各類公募基金資產凈值占比及2022年交易傭金規模和平均費率測算,公募基金交易傭金預計下降81億元,占2022年交易傭金的43%。
“基本上,大中型券商是堅定要做研究所業務的,機構服務能力里匹配研究業務是必選項。”上述非銀分析師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公募降低傭金對頭部券商研究所來說,主要影響是收入有所下降,考核更加嚴格,但并不致命。”
上述南方某中小券商研究所所長也表示,在中小券商研究所扛不住壓力或改變定位之下,后續研究業務肯定是向頭部券商研究所集中,它們客群多元、人才儲備充分、研究能力領先,能吃下更多的市場份額。
平安證券非銀金融團隊認為,此次公募基金交易傭金費率的下降對券商整體業績影響相對有限,頭部券商收入多元,所受影響更小,相對優勢凸顯。基于2022年證券行業的營收和利潤測算,交易傭金下降將導致行業營收下降2.1%、凈利潤下降5.7%,整體影響幅度較為有限。假設上市券商中分倉傭金下降比例與行業測算結果相同,則中信證券、華泰證券、國泰君安等頭部券商的營收降幅基本在1%左右。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