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seequ"><sup id="seequ"></sup></ul><tfoot id="seequ"></tfoot>
  • <tfoot id="seequ"><delect id="seequ"></delect></tfoot>
  • <ul id="seequ"></ul>
  • <small id="seequ"></small>

    “風投之王”選中學科網,教育信息化再起狂瀾?

    2023-08-14 09:24:38 來源:藍鯨財經

    近日,K12教育信息化平臺學科網宣布,引入中國移動旗下中移資本戰略投資。

    年初,中移投資曾作價19.67億元入股鳳凰傳媒,雙方決定積極推動智慧教育與5G、文化數字出版等數字技術融合,其中,數字教育合作的主要落地載體就是學科網。


    (相關資料圖)

    投資腳步不斷提速之后,中國移動早已不只是單純的電信運營商。而這次,“風投之王”為何會選中教育?

    估值近億美元

    據介紹,學科網創辦于2004年,專注于為學校及教師提供數字化教育內容資源和信息化服務,是國內領先的K12教育信息化一站式解決方案供應商。公司旗下產品包括提供中小學全科資源的網校通、組卷閱卷的e卷通、備授課一體化的e課堂、針對教師基本技能提升、職業發展的視頻課程類產品AI研修等,并為學校、教育局、教輔公司等主體提供多樣化的解決方案。

    2014年的鳳凰傳媒就曾謀劃“成為全國K12在線教育領域的領軍企業”,當年財報中更是直接表示“要瞄準資本市場,引入以BAT為主的戰略投資者,加速在線教育布局進度”,明確了布局在線教育領域的方向。彼時,學科網用戶達1500多萬,服務全國3萬多所學校,大部分全國百強校都是其合作伙伴。

    2015年,鳳凰傳媒作價3897萬元并購學科網,并在當年12月為學科網引入好未來的3000萬美元戰略融資。有媒體報道,當時學科網的估值近億美元,而鳳凰傳媒和好未來為學科網帶來的,遠不止資金。

    系列合作達成后,鳳凰傳媒表示,將向學科網提供包括教材在內的各種優質教育出版資源的優先使用權,包括江蘇、海南新華書店系統在內的教育出版營銷渠道資源的優先使用權,以及在精品教育資源研發方面的支持。此外,鳳凰傳媒還將借助其在國內基礎教育市場的巨大影響力,完善學科網的業務體系。

    好未來表示,將在產業資源、教研資源、培訓管理、人才資源等方面與學科網全面對接??梢灶A見,好未來數百人規模的研發團隊、旗下學而思網校豐富的視頻資源均可為學科網深度布局公立學校提供有力的內容支撐。好未來旗下的家長幫也可以為學科網完善家校資源的匹配與對接。

    兩家公司明顯比較看好教育信息化市場,都表示將繼續支持學科網獨立經營,并幫助其建立更加規范的公司治理體系。入股之后,鳳凰傳媒持股35.22%,好未來持股32%,學科網創始團隊持股32.78%,而學科網兌現了兩大股東的市場期待嗎?

    飄忽的業績

    高調的開場后,學科網似乎沒能持續輝煌。根據鳳凰傳媒年報,學科網運營主體鳳凰學易在2015年-2016年接連虧損,分別錄得凈虧損3577萬元、7422萬元。2017年上半年,鳳凰學易依然陷在虧損泥潭中,凈虧損2233萬元。在2017年的半年報中,鳳凰傳媒指出,鳳凰學易等重點企業要進一步改善經營業績,提升企業價值。由于市場存在不確定性,智慧教育盈利模式有待探索,且公司在行業經驗、人才儲備方面還有所欠缺,不排除部分項目出現達不到預期的風險。

    不過,對于鳳凰學易的虧損,鳳凰傳媒顯得并不著急,有公司證券事務部工作人員曾向藍鯨教育表示:“學科網連續的虧損是因為投入比較大,開發了許多產品,做了很多研發,這個投入期主要集中在2015-2016年,從2017年開始成本會降下來,業績是向好的?!?/p>

    這樣的說法似乎得到了印證,2017年鳳凰學易全年的凈虧損為2449萬元,和上年同期相比大幅減虧。據財報的說法,期內學科網合作學校數量持續增加,產品數量層次不斷豐富,實現收入同比增長36%,利潤減虧近7000萬元。2018年,鳳凰學易更是成功扭虧為盈,錄得凈利潤1244萬元,期內營收也同比增長35.98%至1.28億元,實現業績的觸底反彈。

    但2019年,鳳凰學易的業績再次出現波動。盡管全年營收同比增長27.85%,但再次由盈轉虧,錄得凈虧損3939萬元。好在,虧損只是暫時的,2020年鳳凰學易的業績回到了正向增長軌道中。報告期內,公司實現收入2.46億元,其中來自C端的收入為5545.83萬元,凈利潤為2051萬元。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開始,財報中直接使用“學科網(北京)股份有限公司”這一主體,不再提到鳳凰學易,有猜測稱,這或許是在為推進學科網上市做準備。

    2021年,學科網營收繼續同比增長31%至3.22億元,凈利潤同比增長76.17%至4285.82萬元。截至2021年底,使用學科網資源庫的B端客戶總數為36945個,使用學科網題庫的B端客戶總數為17664個。資源價值在C端得到進一步體現,期內C端知識掃碼付費月平均支付次數約為45萬次,全年C端收入為7564.9萬元,同比增長36.41%。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雙減”政策發布,有投資者曾在公開平臺向鳳凰傳媒提問,新政之下學科網是否仍然具備上市的資質,公司是否有出售學科網的打算。對此,鳳凰傳媒表示,學科網并未開展校外培訓業務,“雙減”政策對其業務及后期運作暫無影響。2021年年報中,鳳凰傳媒首次明確要推進學科網獨立上市。

    2022年,學科網依然保持增長,營收同比增長20%至3.78億元,錄得凈利潤6598萬元,同比增長47.84%。不過,2022年報中,鳳凰傳媒再沒有提到學科網上市相關事項。而且,2015年之后,學科網再未出現公開層面的融資動作,對外發聲也較少。

    直到今年鳳凰傳媒和中國移動建立一系列合作,學科網才再次出現在公眾視野中。

    風投之王“買買買”

    此次的資方中國移動,近年來的投資行為相當頻繁,旗下中移資本,累計投資項目70余個,投資規模超800億元,在管資產規模超2300億元,投資收益對中國移動每年利潤貢獻超130億元??梢哉f,中國移動早已不再只是單純的電信運營商,因為投資規模的不斷擴大,甚至被稱為“風投之王”。

    盡管中國移動投資領域涉獵廣泛,但其看中的教育標的卻并不多。2016年4月,中國移動曾投資一家廣州本土的職業技能培訓公司邢帥教育,此外并未有太多公開層面上投資教育公司的動作。那么為何此次中國移動會選擇學科網投資?大概率更多還是與其母公司鳳凰傳媒有關。

    今年2月7日,中移投資宣布稱,擬受讓鳳凰傳媒10%股權,成為后者第二大股東,交易價格7.73元/股,交易總價高達19.67億元。這筆近20億元的投資引起了市場的關注,4月鳳凰傳媒發布與中國移動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的公告,提到雙方將積極推動文化數字出版、智慧教育與5G、大數據、云計算等數字技術的融合。

    K12智慧教育方面,公告稱將導入鳳凰傳媒優質精品內容資源,賦能中國移動自有產品,提升產品競爭能力,并圍繞“雙減”、智慧教育、素質教育等主題,共同針對政府、學校、師生需求,開發運營數字教育產品與服務。其中,智慧教育板塊合作的落地載體主要是學科網。2022年,學科網加大產品開發力度,新增K12理化生仿真實驗、課后服務和中職服務等產品,新增閱卷功能,集成AI學科個性化報告服務,產品線逐漸形成矩陣式發展。

    8月,學科網宣布引入中移資本戰略投資。投資完成后,中移資本持股占比21.98%,成為學科網第三大股東。天眼查顯示,目前,學科網的前三大股東為鳳凰傳媒、陳學藝、中移資本,分別持股38.71%、32.72%、21.98%,好未來已不在股東之列。

    對于該輪融資,學科網表示將基于鳳凰集團的教材及配套教輔等數字資源,結合中國移動集團在教育信息化技術、產品和渠道領域的優勢,以及學科網在數字化教育內容領域的優勢,共同發力,進一步促進各方發展。

    在中國移動的加持下,學科網的發展有望得到助力,近幾年公司也一直處于營收利潤雙增的正向發展期。

    但需要注意的是,作為教育領域內少數幾個未受到政策變化影響的賽道,教育信息化成為了教培轉型的“香餑餑”。除了賽道內的老牌玩家科大訊飛、希沃、鴻合科技等,華為、聯想、TCL、利亞德等硬件廠商也憑借著技術優勢強勢入局,此外還有轉型中的教培巨頭,例如好未來、新東方、猿輔導等,其在內容層面有著天然的優勢,技術方面的生疏并不難彌補。

    華經產業研究院曾預測,教育信息化市場規模已于2021年達到5000億元,市場的存量空間也值得認可。中國移動賦能之下,學科網再度引發關注,但教育信息化賽道的競爭是個長期的過程,學科網能否借勢獲得快速增長,還有諸多未知。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