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的貴州人”
張順勇:收獲大自然的饋贈 滿懷感恩之心前行
(資料圖)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胡耀元
“開始分蜂了。”
“在大家的努力下,蜂箱全部搬完。”
…………
打開張順勇的微信“朋友圈”,幾乎全是與蜜蜂有關的動態。在六盤水市六枝特區落別鄉抵耳村,養蜂、種植中藥材幾乎填滿了他的全部生活。8月16日,張順勇再次更新“朋友圈”,帶著自制的蜂蜜和中藥材,前往廣東中山參加六枝特區2023年東西部消費協作專場活動暨農特產品推介會。
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優秀農民工”、貴州省“最美勞動者”等等,張順勇身上有太多頭銜。2005年,大專畢業后的張順勇,也和大多數農村青年一樣走出大山謀求生路,先后輾轉東莞、深圳、上海務工,不僅開闊了眼界,更萌發了干事創業的激情。
2015年初回到家鄉,“每次周邊鄉鎮趕集,我都習慣性去看看,發現中藥材市場比較活躍,而且平時在山上常見的幾種植物竟然是值錢的中藥材,我便開始從中尋找創業的機會。”張順勇說,為此,他和父親幾乎尋遍了家50公里范圍內的大小山頭,學習和了解各種中藥材生長周期和功效,不僅找到了黃精、白及、重樓等中藥材,更讓人驚喜的是,在巖洞發現了幾窩巖蜂,天然的野生蜜源環境,豐富的蜜源植物。
于是,張順勇一邊開始謀劃讓中藥材成為有奔頭的產業,一邊學習野蜂收集、馴化及擴散養殖等技術,讓石旮旯里長出“致富花”。
2019年5月,在政府部門的支持下,張順勇成立貴州張氏興農業綜合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通過摸索以短養長、種養結合、立體發展的模式,靠著“蜜蜂養殖+中藥材種植”的山地新農業,從一開始幾十箱本地巖蜂的馴化養殖,發展到如今的1100余箱,年產值超200多萬元。中藥材從開始的10多畝發展到現在的300多畝,預計年產值超200多萬元。帶動20多戶農戶創業,年用工3000余人次。
眼下,張順勇正在籌建新的產業廠房,計劃擴大產業規模,幫助更多農戶就業。張順勇坦言:“得到政府的支持和家人的鼓勵才能走到今天,在家鄉這片土地,收獲了很多大自然的饋贈,我會滿懷感恩之心,用自己的能力帶動家鄉更好發展,讓父老鄉親過上更好的生活。”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