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seequ"><sup id="seequ"></sup></ul><tfoot id="seequ"></tfoot>
  • <tfoot id="seequ"><delect id="seequ"></delect></tfoot>
  • <ul id="seequ"></ul>
  • <small id="seequ"></small>

    十余款人形機器人集中亮相機器人大會 人工智能讓它們變得更聰明

    2023-08-20 07:41:40 來源:北京日報


    (資料圖片)

    昨天(19日),2023世界機器人大會迎來公眾開放日,十余款人形機器人集中亮相。在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技術的助推下,人形機器人正在變得更聰明,思維方式更像人,甚至可以實現自主學習。

    此前,在本屆世界機器人大會新聞發布會上,人形機器人“小七”曾作為暖場嘉賓亮相。在大會展覽的序廳,“小七”和伙伴們一起熱情迎接觀眾。工作人員介紹,今年展出的人形機器人關節靈活度得到升級,面部表情也變得豐富,人工智能技術提升了它們對情緒的感知和表達能力,讓“人”與人的交流更順暢。

    “天真熱,我口渴了?!睂θ诵螜C器人“優悠”說出這句話,它便迅速作出反應,轉身走向冰柜,取出一罐冰鎮飲料遞給工作人員。大屏幕上還實時展現“優悠”聽到指令后的動作“思路”——多模態交互系統任務流。

    當前,人形機器人正在向具身化方向加速發展。在大會人形機器人技術與產業發展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姚期智表示,通用人工智能依托具身實體與物理世界交互,能帶來更大價值。具身通用人工智能最合適的“身體”自然是人形機器人,它應具備由傳感器和執行器組成的“身體”,主導視覺、觸覺各種感知的“小腦”和主導邏輯推理、決策、語言等的“大腦”三部分。

    北京作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集聚了貫通人形機器人從理論基礎到產品研發,再到落地應用的全鏈條優勢。上個月出臺的《北京市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明確提出要加緊布局人形機器人,支持企業和高校院所開展人形機器人整機產品、關鍵零部件攻關和工程化,加快建設北京市人形機器人產業創新中心。

    在這一浪潮下,人形機器人所需的各類核心部件發展都在提速。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自主研制的多款“靈巧手”能模擬人手90%以上的功能。仿人柔性指尖以及掌部內藏傳感器,能實現抓取的力反饋,動作十分精細,甚至能抓起一根針;其手背同樣擁有感知能力,在生化實驗臺上,手背不小心碰到其他容器能迅速察覺。此外,機器人一體化關節、金屬3D打印技術等的發展,也為人形機器人運動能力的提升增添助力。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