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升東海,天空泛起了魚肚白,金色的光灑在蘇贛榆03202號上,船上的漁民赤裸上身沐浴著勝利的曙光,渾身暖暖的,這是一種與大海徹夜“搏斗”之后的欣慰,高強度的連續作業讓大家在船上很少講話,汗水從身體每個毛孔伴隨著海風蒸騰出來,人們心里清楚今年收入如何取決于這一個多月的收獲,絲毫不敢怠慢半分。整艘船與海一樣平靜,等待著某種“奇跡”的降臨。
(相關資料圖)
“拉網嘍!注意準備!”一聲嘶吼劃破了海面上的沉寂,馬達轟鳴,繩線被飛速地絞動著,漁網瀝水的瞬間仿佛能聽到網下面的“活物們”撲騰的聲音。家住連云港贛榆區海頭鎮的漁民王愛敏是一名老漁民,幼時就隨父親打起了漁,家中大大小小的物件都靠海里的慷慨饋贈?!敖衲甑男纷雍懿诲e哦,能賣個好價錢,給娃買個禮物。”漁船飄蕩在大洋之上,仿佛與外界失去了聯系,每個人心里都想著打上“大貨”,平安歸家。
愛敏怎么也想不到咋有一天自己捕的一筐筐蟹竟然能與國家經濟政策掛上鉤。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于恢復和擴大消費的措施》中提出要擴大餐飲服務消費,培育“種養殖基地+中央廚房+冷鏈物流+餐飲門店”模式,挖掘預制菜市場潛力,加快推進預制菜基地建設,充分體現安全、營養、健康的原則,提升餐飲質量和配送標準化水平。
開海季,記者前往連云港贛榆區對梭子蟹的捕撈、分揀、運輸、銷售進行采訪,找尋其背后的消費規律。
捕撈上來的梭子蟹堆滿成框
消費大勢下的生態捕撈
嘟嘟嘟……汽笛聲引起了王愛敏的注意,接鮮船根據定位如約到來,遠洋捕撈的漁船需要船舶對漁獲進行擺渡,確保生鮮能夠以最快的速度“上岸”。個大體肥黃滿的梭子蟹被倒入生鮮船的魚艙中,根據潮汐洋流指向開往最近地漁港進行分銷,蟹子們開啟了他們第一段旅程。
2023年,農業農村部調整了海洋伏季休漁制度,東海區除釣具外的所有作業類型,伏休時間統一為5月1日12時至9月16日12時,可謂史上最嚴。在此期間,刺網、桁桿拖蝦、籠壺類和燈光圍(敷)網4種作業類型漁船可申請開展蝦蟹類、中上層魚類等資源專項捕撈許可。
前些年由于過度捕撈,導致野生漁業資源急劇萎縮,許多珍貴品種瀕臨滅絕,海洋漁業產量不斷下降,曾幾何時在豐饒廣闊的大海里竟出現無魚可補的窘境,漁船經常是空載而歸,僅有的漁獲個頭也小得可憐。
科學的伏季休漁帶來了哪些變化?“出去的船少了,但螃蟹的品質卻明顯提高?!辈簧贊O民跟記者提起現在國家漁政部門對漁船的網目尺寸和數量、作業時間、申報時限等都做出了明確的規定,審批的流程增加了,對捕撈的要求同樣提高不少。
海頭鎮漁港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江蘇省同一艘漁船申報不同的專項捕撈遵循“兩個專項捕撈不得同時兼作”原則,強調嚴格執行限額捕撈制度,總體捕撈產量達到捕撈限額時,服從管理部門召回指令,立即停止捕撈生產并返港。
伏季休漁、明確專項捕撈作業標準讓海洋漁業資源得到了永續開發?!皾O民都要靠這海吃飯過活,我們比誰都希望海洋好起來,國家的政策我們非常支持?!?王愛敏拖拽著漁獲欣喜地說。
夜間捕撈歸港的漁船
物流暢達打開消費新市場
清晨5點,海頭鎮的梭子蟹交易市場已是“門庭若市”,來往的商販們不斷詢價,第一時間爭搶著“好貨”,港口接運的中轉水車則會使用冰塊,讓梭子蟹處于“低溫休眠狀態”,在30分鐘內運至交易市場,再銷往全國各地,梭子蟹兇險的旅程可謂剛剛開始。
在連云港贛榆海鮮分揀中心一輛4.2米長的水車正緊鑼密地填裝著螃蟹,每輛車配備2套空氣加氧系統和600升純氧,保證水氧含量一直處于最佳狀態;每輛車還配備了二級過濾及氣動海水循環、海水蛋白分離等專業裝備,確保梭子蟹待在“家鄉水中”。
“這樣的水車改裝費就要花去上百萬元!” 盒馬鮮生直采中心采購員李偉濤指著一輛全新升級改造的生鮮水車自豪地說,他告訴記者裝車后的梭子蟹,將經由華北、華東、華中三條運輸線,運往北京、上海、武漢等地。為了保證梭子蟹“不暈車”,駕駛員要保證盡量勻速開車,不能急加速、不能急剎車?!盀榱舜_保車速達標,我們對每臺車進行GPS實時跟蹤定位。”
“新鮮的梭子蟹上市嘍!”商販的叫嚷聲此起彼伏,與交易市場不同蘇魯海鮮交易市場是海頭鎮海鮮零售的集散地,這個季節周邊省份的很多食客們都會慕名而來。“每年都會過來買點,今年買了三十斤帶回去吃。”來自山東日照的張先生每年都會在開海的時候開車來到海頭鎮采購梭子蟹,讓家人們美美地吃上一頓新鮮的海鮮大餐。
海鮮銷售的迅速崛起,帶動上下游產業協同發展,衍生出與之相配套的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包裝企業、物流企業、“網紅”孵化企業等,遍布在海頭鎮街頭巷尾。全鎮共有18個漁業村,經濟合作社30個、涉漁企業155家。
“加海水冰”、“冷庫出租”、“海鮮代加工”字眼的招牌在贛榆大街小巷隨處可見,以海鮮為特色品牌的產業鏈已經在海頭鎮扎下了根?!俺掷m推動產業集群發展,打造更加成熟‘買全球,賣全國’產業格局?!焙n^鎮副鎮長閆麗紅說峰疊電商中心、城發智慧冷鏈、海后電商服務中心已開工建設,連云港蘇魯國際水產城項目正在持續推進。
記者正在贛榆蘇魯海鮮市場采訪詢價
電商直播讓海鮮走入百姓餐桌
“這旁孩(螃蟹)還是活的,火鍋兒涮一哈子這梭子蟹,味道感覺也很巴適撒?!敝貞c市民王女士正在住處附近的大型連鎖商超挑選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好物,產自連云港的梭子蟹吸引了她的目光,來自海邊的螃蟹成為今晚餐桌上最亮眼的“明星”。
傍晚的渝中半島熱鬧非凡,這座熱愛美食與鍋氣的城市享受著夜幕降臨后的歡樂,不少人們正在尋找今晚滿足口腹之欲的食材。梭子蟹——一種曾經只能被沿海居民所享用的美食,近年來卻悄然登上了川渝百姓的餐桌,這一切是如何做到的呢?
海鮮出水就死,物流的暢通與科技的進步為消費提供基礎保障,而更為重要無疑是讓更多消費者們了解到豐富的食材品類,以豐富他們的食物觀消費觀念,讓其飲食結構更加合理多元。
怎么想起買梭子蟹的?一次王女士在瀏覽短視頻網絡直播時,偶然點進了一個海鮮銷售的直播間,當時店家正在銷售打撈上岸的海鮮產品,其中就有梭子蟹,經過店家介紹,讓王女士對這個在重慶不太常見的海鮮品類產生了興趣,“買回來吃了一次,味道還不錯!”她坦言過去吃海鮮就要去大飯店和酒樓價格比較高,很難做到日常消費,但現在逛菜市場和超市也能買到,價格也在承受范圍之內。
鏡頭前是萬千渴望嘗鮮的老饕食客們,鏡頭后則是往復穿梭的漁船,繁忙喧鬧的碼頭成為直播背景,湛藍的天幕成為光影底色,在贛榆海頭鎮漁港碼頭,不少漁民在岸邊帶貨直播,銷售自己捕撈或曬干的海產品,這便是王女士口中的“海鮮直播間”。
與印象中沉靜的漁港之夜完全不同,海頭鎮的夜晚充滿了熱鬧與喧囂。熟練的推薦產品、拿出生猛海鮮展示、提醒觀眾使用方法和技巧……白天面朝大海的漁民們到了夜晚一個個蛻變成金牌銷售員在鏡頭前慷慨激昂地推薦著來自大海里的好物。
一秒鐘就有2.3件快遞發出,全鎮日活躍直播賬號6000余個,年銷售額突破65億元,靠賣海鮮海頭鎮的的確確富了起來。
2023年,海頭全鎮銷售額過千萬電商戶有百余家,相關從業人員有2萬余人。直播帶貨為“網紅”新農人帶來了可觀的經營性收入,也帶動了相關從業人員工資性收入的增長。直播經濟的“去中心化”更是推動了海洋漁業的轉型升級,加速村民從共建共享走向共富。
正在銷售海鮮的網絡主播
()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