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車企對供應商的開發周期要求,原來是一年到一年半,現在9個月已經非常普遍。
汽車“新四化”時代,為滿足消費者對產品快速迭代的需求,車企投放新車型的節奏越來越快。特別是在車市加速“內卷”的當下,車企產品推出的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銷量表現。于是,車企想方設法地縮短新車開發周期,對其供應商的要求也在日漸趨嚴。
對此,近日,曼胡默爾總裁兼首席執行官Kurk Wilks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車企對零部件供應商的研發周期要求非常高,我們剛跟一位中國客戶在9個月的時間內完成了項目研發,而外資車企一般是兩到三年,這為曼胡默爾樹立了新標桿。
(相關資料圖)
曼胡默爾成立于1941年,總部位于德國南部的路德維希堡,是全球過濾技術領域龍頭公司。目前曼胡默爾大多數的公司收入來自于交通運輸事業部,包括汽車、非道路、工業等業務板塊。
對于汽車研發周期,一家頭部汽車零部件企業高管也向記者表示,傳統車企的一個開發項目周期,一般2年很正常,日企客戶甚至更長,從設計、啟動到最終推向市場,時間可能長達4~5年。而為了搶占市場先機,中國車企對供應商的開發周期要求,原來是一年到一年半,現在9個月已經非常普遍。
車企的這種要求也給汽車零部件企業帶來了更多的挑戰。不過,Kurk Wilks表示,中國車企在研發周期上的嚴要求也是一件好事,一方面,在項目中,曼胡默爾的研發范式得到了改進,研發速度也在不斷提高;另一方面,公司還吸取了中國企業在敏捷管理方面的經驗。
在采訪過程中,Kurk Wilks多次提到,目前中國對全球汽車行業的影響力正在不斷增大,曼胡默爾也在持續將中國經驗應用到全球市場中去,比如將中國車企研發周期縮短的經驗應用到國外其他客戶身上。
目前,中國自主品牌不斷崛起。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的國內市場占有率首次超過了50%。為應對日漸“內卷”的中國市場,不少外資車企也不斷在縮短汽車研發周期上“下功夫”。
今年5月底,大眾汽車在合肥成立了大眾汽車(中國)科技有限公司,新公司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在2024年投入運營時,新產品及技術的開發周期逐步縮短約30%。
此前,東風公司副總經理、黨委常委尤崢也曾向媒體表示,大眾選擇用小鵬的平臺、自動駕駛和智能網聯技術,也有縮短企業開發周期的考慮,如豐田的開發周期一般在48個月左右,如果用了國產技術,開發周期可以縮短到24個月。
除研發周期縮短這一明顯趨勢外,Kurk Wilks表示,整個汽車供應鏈也在發生更加深刻的電動化、智能化變革,曼胡默爾也不例外。“內燃機汽車出行板塊是曼胡默爾的主要業務,但在過去幾年,我們已意識到中國的新能源汽車趨勢,并認為中國一定會引領全世界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對此,公司進行了快速的業務調整,將通過重新分配全球資源和增加在華投入來適應這一趨勢?!?/p>
為此,曼胡默爾今年6月在中國成立了全球新能源汽車技術中心,不斷尋找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的新增長點。據悉,新的技術中心將聚焦在車內環境安全、新型電池與超充、智能網聯等方面的技術。除此之外,在這場轉型中,曼胡默爾還簽署協議收購了一家中國公司悠遠環境的多數股權,以拓展在中國和東南亞市場的生命科學業務板塊。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