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防疫工作提速有技巧
北京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廣大醫務工作者、基層社區工作者根據最新的疫情防控要求聞風而動,迅速構筑起戰疫的“前線堡壘”。
抗疫,是一場沒有旁觀者的全民行動,離不開市民群眾的積極配合。近日,記者來到海淀區北太平莊街道支援社區核酸篩查等工作,在記錄基層工作的同時,也注意并收集到基層防疫工作中的一些技巧和呼聲。無論是志愿者、普通居民的舉手之勞,還是相關部門在工作流程中的一個小小的微調,也許都可以為社區防疫工作減負提速。
志愿者
學會察言觀色有助提高效率
5月9日一早,北三環中路40號的樓院里,來做核酸檢測的居民排起了長隊。當天,已經是連日來的第九輪核酸檢測了,從屬地街道、社區到居民,都按照疫情防控要求一直在落實、配合。
北三環中路40號院共有社區工作人員9人。在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下,核酸檢測、大數據篩查、居民彈窗等相關問題解答、日常接訴即辦工作、垃圾分類保障等相關工作,幾乎每個人都得“分飾”多個角色,才能讓這個有近1500位居民的小區正常運轉。
“來吧,歡迎,正缺人手!”社區黨委書記陳潔一聽記者要來當志愿者,一口答應下來。“缺人”,這不是只有這個社區面臨的個性化難題,本輪疫情來勢洶洶,多區持續多輪全員核酸篩查,基層普遍存在社區人手不足的問題。下沉干部、志愿者的出現無疑是雪中送炭。
不過,當真正穿上隔離衣記者才發現,第一個面臨的問題就是自己能做些什么?手機沒有下載相關的APP,錄入身份證信息的活兒干不了;個別居民有情緒了,記者連居民的基本情況都不了解,每當發生這種情況,耐心做工作甚至要甘當“出氣筒”的活兒,還得是陳潔書記一馬當先。
拿著健康碼督促居民掃碼,維護隊伍秩序提醒居民保持間隔距離,這是記者以志愿者身份在現場能幫忙做的事。看似簡單的工作,真正操練起來才發現,熟練幫老幼人群完成健康寶代查、學會察言觀色提前解決問題都是必備的技能。
“請您掃健康寶,伸手測溫,謝謝您。”學著社區工作人員的樣子,記者手持一張印有健康碼的A4紙站到隊尾,為剛來排隊的居民提供掃碼服務。早上8點多是居民排隊做核酸檢測的高峰期,綠色通道專為老幼開設,很多老年人不會用智能手機或沒帶手機。剛一開始,是先協助掃碼出現問題的老人,還是先幫其他排隊居民掃碼,總難兼顧。
有經驗的社區工作人員看出了記者的這份難,在長期的工作中他們已經總結了不少經驗——如果一位老人由遠及近,還沒排進隊伍便停了腳步,掏出手機止步不前的,八成是手機出了問題或不會操作又不愿求人,這種情況需要主動上前服務,嘴上指導著老人,手上的活兒也別停,舉著健康碼讓其他來排隊的居民掃碼;如果看到有老人來了沒掏手機直接掏了身份證,這八成是沒有手機的,需要趕緊準備幫他們代查,手機上相關頁面提前準備好,既不讓老人久等,也能提高工作效率。
社區居民
貼上門牌號方便入戶核酸檢測
臨近上午10點鐘,樓院里排隊做核酸檢測的居民逐漸少了,現場社區工作人員和醫護人員抽調人力,馬不停蹄地開始下一項工作——入戶核酸檢測。有的居民年歲大了,出門腿腳不便,還有個別居民因手術后不能下樓,所以社區安排入戶,統一解決這一難題。
“謝謝,看這雙眼睛都知道你們還沒我孫子大呢,辛苦了!”一位80多歲的老人做完核酸,幾句道謝的話給社區工作人員、醫護人員帶來了莫大的鼓勵。
穿著防護服、隔離衣,戴著面屏,記者和他們一樣“全副武裝”。進了樓道,里外溫差大,面屏上立刻霧氣騰騰。記者特意將手機伸到面屏里面拍了一張照片,原來目力所及,大多數地方都是模糊的。多數居民家都換過防盜門,門上早已沒有門牌號了,若不是社區工作人員帶著,這“模模糊糊”的樓道真像個迷宮。
“沒錯,下一戶是這里。”這是我們一行人在樓道里最快找到的一戶。戶門上用膠條貼了一張紙,紙上寫了4個數字,代表門牌號碼,就是這一簡單的辦法,大大提升了入戶的效率。可別小看這一細節,實際體驗發現,社區工作人員在居民樓里需要跑很多戶,樓上樓下跑多了難免會失去方位感,在各家都沒有門牌號的情況下,跑錯路、敲錯門的情況也時有發生。一來耽誤時間,二來不知情的居民一開門看見“大白”,難免會嚇一跳。舉手之勞貼個條,可以為入戶核酸檢測工作帶來很大的幫助。
派單流程
答疑如何解除彈窗④建議首問負責
正午,北三環中路40號院社區居委會辦公室里,除了敲擊電腦鍵盤的聲音,就是此起彼伏的電話鈴聲。接起電話解答居民的疑問,放下電話繼續核對大數據信息,社區副主任劉潔忙得不可開交。從2020年至今,遇上緊急情況,大半夜被叫回工作崗位對劉潔來說已不是新鮮事。對于社區來說,配合大數據的篩查是常態化的,也是當下最耗費體力的工作。
當前,防疫形勢依然嚴峻,每天都會有大量流調信息從市、區兩級單位派發下來。而社區的工作就是逐一與轄區居民核實情況信息,建檔立卡,建立人員臺賬,確保人員信息詳實和處置方式清楚明了,直至這部分居民恢復綠碼并完成銷賬。
電腦屏幕上的表格中,詳細記錄著轄區內每一名高風險市民及其家屬的隔離狀況,從流調下派時間、原因,到現階段隔離情況,以及下次上門核酸檢測時間都有詳細的記錄。“目前,轄區內高風險人員居家觀察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而這同樣離不開居民們的配合。”劉潔說。
除了時時盯緊大數據,12345市民熱線平臺的派單也要認真對待。劉潔耐心解答居民的提問,這些問題多與彈窗問題有關。在目前居民可能出現的五類彈窗問題中,彈窗④的情況是相對容易解決的,居民按照疫情防控要求配合核酸篩查工作后,彈窗即可解除。
記者發現,對比各類彈窗問題,彈窗④是無需社區層面來解決的,也是最容易解決的,與彈窗④有關的居民訴求電話,無論打到哪一級或哪一平臺,由接線人員結合政策要求直接做出解釋,而不再派單屬地,這樣顯然會有助于社區基層工作人員提高工作效率。
記者手記
積極配合就是對戰疫最好的支持
社區的疫情防控工作離不開基層的智慧與毅力,更需要凝聚各方之力。
對于廣大市民來說,積極落實各項防控要求,就是對戰疫最好的支持。奧密克戎變異株陰險狡詐,對病毒的阻擊策略需要不斷調整,科學的疫情防控措施能夠迅速落實,是勝利的關鍵,這考驗的絕不僅僅是一部分人,而是這座城市中的每一個人。
核酸篩查、居家辦公、封控管控……北京經過330余場疫情新聞發布會,這些名詞每一位市民都耳熟能詳,認真對待,積極配合,讓我們共同打贏這場沒有旁觀者的全民疫情阻擊戰。
本報記者 景一鳴 陳圣禹 文并攝
熱點問答
記者以志愿者身份支援社區疫情防控工作時,也收集到了不少居民提出的問題,并通過現場實踐和咨詢社區工作者,替市民為這些高頻問題尋找答案。
問題1:明明有網我的手機怎么掃不上健康碼?
答案:實操當中,記者發現很多老人掃健康碼有誤區,總以為手機貼健康碼越近識別越快,其實不然。掃碼遲鈍或失敗大多情況是因為距離太近,識別框沒有識別到完整的健康碼,或因為戶外反光識別不清。掃碼時可讓手機與健康碼保持兩到三米距離,保障健康碼在識別框內即可,再根據現場光照情況調整角度。
此外,在出家門前,建議調整屏幕亮度,核酸篩查工作設立的核酸檢測點多在戶外,陽光充足的情況下手機屏幕亮度不夠,會帶來操作上的不便。
問題2:拍一張身份證照片存在手機里能去做核酸檢測嗎?
答案:記者發現,目前本市有部分核酸篩查點已開始強調攜帶身份證原件。在信息錄入環節,工作人員的“裝備”并不統一,雖然所使用的錄入系統一致,但硬件都是個人手機,所以攝像頭的捕捉能力參差不齊。用攝像頭捕捉另一個手機的屏幕,手機貼膜反光、照片清晰度不夠,或是照片因為“陀螺儀”系統在相框里打轉,都會降低錄入速度。
問題3:讓工作人員幫忙代查健康寶,該怎么配合,需要帶什么證明材料嗎?
答案:記者在現場做志愿者期間,幫助幾十位老人代查了健康寶。首先,代查流程不需要攜帶額外證明材料,老人攜帶身份證配合工作人員完成人臉識別、信息錄入即可。代查健康寶時建議將身份證舉到工作人員面前,讓他們對號自行錄入信息。口述記錄的辦法,受到語速、方言等問題的干擾,錯誤率很高。
問題4:我為什么連著接到兩個大數據篩查電話?
答案:社區工作人員表示,有些居民有兩部或多部手機及多個手機卡,可能會遇到此類情況。或者不同區域電子圍欄出現交集,也可能導致此類情況。
問題5:出差返京后,社區報到是應該直接給社區打電話嗎?
答案:社區工作人員建議進返京人員到京后,首先登錄“京心相助”小程序主動填寫基本情況,社區工作人員只要掃描“京心相助”內的個人二維碼即可完成抵京報到。這樣做可以有效減輕疫情期間社區工作人員信息采集的壓力,提高工作效率。 【編輯:張奧林】
標簽: